這不只是宴會的事情,主要是要解決接下來怎么打的大事。
大家都是軍中漢子,坐下之后都張牙舞爪吃喝起來,等吃得差不多,上座的史從云才問起:“接下來怎么打,大家有什么意見。”
說起著這個,大家都放下手中碗筷,抹了滿嘴油水,認真起來。
在史從云這,大家也不是第一次跟著他打仗了,由于他長期養成的習慣,大家都不懼場,紛紛踴躍發言,向訓先起身:“大帥,某覺得拿下益津關就夠了,再往北于大軍不利。
遼國主力我們到現在還沒有看見,如果我們北上幽州,毫無依托,到時幽州堅城久攻不下,糧道漫長,士氣頓挫,如果正好這時候遼國大軍南下幽州與我們決戰,將會使我們陷入兩面受敵的不利境地,很有可能招致大敗。
末將覺得應該據守益津關,瓦橋關,淤口關,做好應對遼國大軍反撲的準備,這樣我們就能完全占據控制三關以南的土地,等這些土地經營打理好了,來日再度發兵幽州,距離前線不過二百里(一百公里),直接從關南之地補給,糧草補給容易,大軍北上無后顧之憂,才能一舉拿下幽州。”
向訓說完不少人都出聲表示贊同,隨后王審琦也發言:“大帥,要么拿下幽州,要么干脆不打,沒幽州三關以北土地拿下也不守。
末將也覺得打幽州太危險,如果遼國大軍南下和他們打一場是最好,可現在不知道遼軍主力何在,有什么打算,反而很危險。”
王審琦說完坐下,史從云點頭,其實最怕的就是這種情況,打仗不怕敵人多,不怕敵人厲害,就怕完全不知道敵人動向。
史從云見老爹神色有些焦急,看來眾人中只有他盼著繼續往北打,不過老爹沒開口。
趙匡胤站起來,“大帥,打幽州大軍需全軍北上,數萬大軍一旦北上撤退就沒那么容易了,末將覺得契丹大軍來了可以與之決大戰,但不能在幽州城下打,否則對我們十分不利。”
史從云點頭,趙匡胤說到點子上了。
周軍并不懼怕遼軍,但打仗不能這么打。
他想到淮海戰役前期時,杜聿明的部署是以部分兵力堅守前方堅城,把機動兵團布置在后方。
意圖當解放軍南下攻擊某一堅城頓挫時,出動后方機動兵團來行決戰。
這種部署是十分高明的,不過杜聿明的思想并未得到貫徹,**很快擺了一個傳說中的搞笑一字長蛇陣,形成處處挨打的局面,這點和大宋的邊軍布置倒是有異曲同工之處。
大宋有沒有八十萬禁軍,那肯定沒有,很多是將領官員吃空餉的,但大宋的邊軍巔峰時可能是接近八十萬的。
史從云只覺得那樣的部署搞笑,就和**的一字長蛇陣一樣,自己把戰爭主動權交給對手。
他不夠博學,不夠多識,但很有悟性,這么幾年的戰打下來,結合以前看過的李得勝兵法,他已經有了自己的戰爭理解。
主動權的爭奪很重要!
史從云抬手制止眾人的爭論,起身準備說話,大帳里瞬間安靜下來,其實這場仗的打法他已經有了心里的設想。
“你們說得很有道理,這道理我也明白。
我們大周的將士不懼契丹人,不是打不過,是不能去幽州打,屯兵堅城之下,拉長補給線本就是大忌。
這樣做就還會把主動權交給契丹人。
我們在幽州南面,契丹人要防守的地方很多,如果想救援就必須分兵,他們不知道我大軍主力所在也不敢輕舉妄動。
而一旦到了幽州城下,我們就必須聚集一處,讓契丹人完全沒了顧慮,只用集中兵力攻我們一處就成,等于被動挨打。如果那時前方的幽州堅城還不能迅速拿下,那么前有守軍,后有援軍更是雪上加霜。
這就是此戰的難處!
所以我最怕的是遼軍按兵不動,如果他們南下來行決戰反而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