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當下打幽州的難處,戰場是處在戰爭迷霧之中的,他們不知道遼軍主力何在,遼軍主力到了哪里,有什么打算。
反過來遼國人也不清楚,所以在發現他們大軍主力之前,遼國人也是心虛的。
可問題在于幽州那樣的堅城就像太原,像壽州,一時半會兒拿不下,想打就必須全軍北上,用大量部隊保護攻城部隊。
一旦那樣做,他們主力暴露,那遼軍就毫無后顧之憂了,不怕被他們偷襲設伏,不怕一不小心撞上他們的主力而全軍覆沒等等。
大軍屯兵幽州城下,遼國就完全了解他們的意圖,知道他們的動向,只用調集四面八方的部隊全部馳援,圍著打就成,他們全盤變成被動防守,再無戰爭主動權。
這是史從云最怕的一種情況。
所以他怕的不是遼軍大舉南下,而是怕遼軍按兵不動,等著他們打幽州。
這就和杜聿明設想的戰略有有異曲同工之妙,把機動兵團擺在后方,讓對方攻擊堅城,這樣兵力就會匯聚,待到對手在堅城下攻擊頓挫,立即出動后方機動兵團與之決戰。
這是戰場主動權的爭奪。
眾將沒有說話,而是看著他踱步。
“戰在我,非在賊也!
我們絕對不能被遼國牽著鼻子走,也不能把主動權交出去。
所以這場仗我們要打,要與遼國大戰,但不能在幽州城下打。”史從云一句話定下基調:“我做三層部署。”
“中軍主力控鶴軍兩萬人,神火都兩千人囤駐瓦橋關,由我親自率領,王全斌、王仲隨我為副手。
控鶴軍精銳騎兵五千駐扎東面文安縣,由史彥超率領,高懷德為副。
羅彥環率控鶴兩個軍四千人駐守淤口關。
馭浪水軍五千人依舊由司超,王環率領,扼守獨流口。
王審琦,董遵誨你們的八千人依舊在益津關固守。”
眾人認真聽著,說到這史從云看向沒有分配任務的三人,向訓,慕容延釗和趙匡胤。
這是他覺得最最有想法的三個人,用兵也很穩重成熟。
“趙匡胤!”
“末將在!”老趙激動起身拱手,之前的戰爭他都沒有參與,正急著立功呢。
“你率龍捷軍精銳騎兵三千,駐獨流口。”
“諾!”
“慕容延釗,向訓。”
“末將在!”慕容延釗和向訓起身拱手道。
“你門各率控鶴軍步騎兵兩千,慕容延釗出益津關向北攻擊涿州,向訓向北攻固安,打下之后可以繼續向北,到達幽州城下都行。”
“諾!”兩人拱手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