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前,大家都是靠著天吃飯。”
“很多支流河道被占,成了農田。”
“導致干流在雨季承擔超出負荷的壓力,嚴重影響流域沿途村鎮安全,因此,新朝將會改變這一局面。”
“推出了具有重大意義的政策---退耕還河!”
“以前存在的河道,全部恢復。”
“增加水網的蓄水總量。”
“如此一來,大河漲水,可以流入這些支流,極大避免流域沿途的水患漫堤。”
一聽之下。
百姓們也覺得有理,先人向河取地,沒有一條條支脈,一旦遇到大降雨,河水都往主脈留,當然撐不住。
這個道理,大家并非不懂。
一來。
活著不容易,多一塊耕地,能多或些人。
二來。
也沒人牽頭管。
不少前朝的地方官員,甚至巴不得有災。
如此一來,可以向朝廷撥款,上上下下,都可以從中吃一筆。
因此,對于退耕還河,前朝是一點興趣都沒有。
第三。
也有現實因素,退耕還河,沿途村民如何安置?
但新朝不同。
所有土地,理論上所有權都是國有,而且之前罰沒了那么多的土地,最關鍵的是大量工程吸收了勞力。
使得人口過剩的農村,出現了短暫的平衡,甚至缺乏。
畢竟,出去打工,每月拿薪水,比地里等大半年容易。
以前是出去也沒啥活做。
現在是出去做不完的工。
有一把力氣,就餓不到,工建部幾乎無限制招人,南慶商務院旗下大量的商號,也在瘋狂招收勞動力。
不僅男工。
女工也招。
這讓很多人意動。
女人這時代在外打工,實在是很難,而新朝給的待遇不低,一個人幾乎頂的上一個壯勞力的六成左右。
對體力沒什么要求,年齡十六以上。
很多人恨不得把自家十歲的娃也送去,可不行,當初人口登記的時候,相當誠實,人家一查就查到了。
根本做不得假。
。。。
也就在春耕開始的第三天。
“趙組長。”看到趙奇上門,一個老漢趕緊上前。
“后天讓你們三丫去村部。”
“啊?”
“昨天普法結束不是說了嘛,新朝要掃盲,從孩子抓起,你們家有一個孩子符合年齡要求,必須得去。”
“是!是!”老漢猶豫了下,還是答應道。
現在的盼頭,都是新朝給的,辦事員代表新朝。
新朝新政,一般人不敢有意見,無非是學個字。
“。。。”
趙奇挨家挨戶開始新的工作動員,按照鎮守指示,所有適齡的孩子都得學識字,地點就在工駐村駐地。
算是正式入學前的教育。
先在村里,由辦事員教。
至少會寫名字后,才會去學院報道。
鎮上的學院正在建設,面積......極大!
實話。
趙奇根本無法想象一個學堂能那么大,這段時間,大批人員正在新鎮規劃那邊忙碌,首先建設的便是學院。
看到效果圖,當時整個人都呆立了很久。
大!
全!
不僅僅是學堂。
宿舍。
食堂。
書庫。
操場。
......
里里外外,都透漏著大氣,一個學院至少可以容納數千人,擠一擠的話,甚至可以更多。
新朝要干啥?
很明確:普及教育。
震撼!
趙奇當時整個人都顫抖,那是激動。
以往,教育只是有錢有勢人的專利,一般人求學,何其難?自己父母也是拼盡全力,才讓其能夠念書。
新朝卻是在做一件前所未有的壯舉。
無論貧富。
只要愿意,就能念書。
這是其曾經夢想,現在新朝竟然實現,一想到這,趙奇渾身是勁,雖然不明白什么叫只普及基礎教育。
但就算能人人識字,就已經是無比的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