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云浪左右一望,小聲道“我們就是個街區文化節,也沒說演員非要100都是殘障人士嘛。”
“大家樂呵樂呵的事兒,不騙錢、不騙地的,請幾個外援沒關系吧”
“哎,你別這樣看我。”
周燃“”
忽然感覺,自己跑到這兒來寫兒歌也不是大事。
然而很遺憾,毛云浪并沒打算這樣就放過他。
本著“來都來了,就要物盡其用”的原則,周燃不知怎么的,剛在小劇場里坐了沒一會兒,就被稀里糊涂地安排了一項差事彈伴奏。
有一個中度智力障礙的小姑娘申報了舞蹈類的節目,跳得挺好,但是跟背景音樂根本合不上。
她跳她的,音樂放音樂的,互不干涉,毫無瓜葛。
于是乎,周燃就被推了上去,在舞臺的角落處彈琴配合這姑娘。
他一開始還很不情愿,但是,在被毛云浪強迫著跟小姑娘配合了一遍之后,忽然又有些感動。
原本看上去渾渾噩噩、眼神呆滯的姑娘,在跳起舞來之后,眼中忽然就有了神采,整個人像是在發光。
周燃感覺當伴奏也不算是違規,于是糾結片刻,終于還是接下了這個差事。
對不起,以下部分還未寫完,請稍后再看
說徐浩宇的演技比不過浩浩,當然是在調侃了。
表演是一門綜合性的藝術,不光是要會哭,還要把握好舞臺節奏、讓肢體動作和諧自然、以及用語言表達情緒等等。
而浩浩顯然做不到這些。
但作為一個精神障礙患者,他能夠徹底沉浸到角色里,因角色的悲傷而悲傷、因角色的喜悅而喜悅,這種真實的感情流露,有著正常人無法比擬的動人魅力。
嗯,動作僵硬不要緊,臺詞念不好也不要緊。
等拍電影的時候,不露臉的鏡頭可以找替身,念不好的臺詞可以找配音嘛
他只要把那些面部特寫鏡頭拍好就行了
心念及此,許臻興奮地搓了搓手,默默謀劃起了我的一級兄弟的拍攝方案來。
然而想著想著,他忽然感覺這套操作有點熟悉,似乎在哪里見過。
咦
只拍面部特寫,其他全找替身是不是,有點像是瑯琊榜里林殊的“臉替”沈唐同學
幾天之后,店長杜美娟填好表格,正式申報參加街區的主體文化節活動,參報節目為兒童劇小熊笨笨。
初審在4月18號這天,屆時,主辦方將對所有節目進行初篩,通過的才有資格在文化節當天登臺演出。
由于金獎、銀獎的節目獎品豐厚,因此,各家店鋪報名十分踴躍。
到15號報名截止的時候,杜美娟去打聽了一下,發現報上去的節目竟然有六十多個,這讓她不禁感到頗有壓力。
與此同時,主辦方這邊。
本次文化節的總策劃人毛云浪看著手中的節目單,卻感覺十分撓頭。
節目雖多,但看著都不怎么靠譜啊
毛云浪,人稱“浪哥”,是光明文化藝術街區的文藝部總監。
他剛上任沒多久,還是第一次接手這個差事,心下斗志昂揚,摩拳擦掌地想要把今年的文化節搞得漂漂亮亮。
然而想是一回事,真正做起來又是另一回事。
如何才能發揮街區特色,把文化節真正做成殘障人士的文化節;同時兼顧可看性,把活動做得熱熱鬧鬧、有聲有色,這實在不是個簡單的活計。
光明街區是個供殘障人士工作的地方,不是文藝骨干集中地,而且這里的工作人員以智力殘疾居多。
最近這幾天,毛云浪兜兜轉轉去看了幾個節目的排練,效果多半都讓人抓狂。
樂隊的吉他、鍵盤和架子鼓各自都很開心,合唱的聲音和伴奏永遠對不上,相聲說著說著,捧哏和逗哏就打起來了
一言難盡。
毛云浪知道,光明街區的資方之一、也就是自己的姥爺,每年文化節都會來看表演。
這要是現場效果稀碎,那可真是字面意義上地丟人丟到姥姥家了。
“鐺鐺鐺”
就在這時,一陣敲門聲響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