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上河村里的百姓跟著移民學習種菜的時候,距離他們幾百公里外的架海郡暗橋這里,也正在進行著一場這個世界上史無前例的建設工程。
上萬人聚集在暗橋北頭的海岸邊,數不清的夯土簡易房連成了一片,規模絲毫不比漢部落的一個縣城差,海面上,數不清的帆船連成一線,遮蔽了大陸和對面瓊州島之間的整個海峽。
大陸這端的岸邊,臨海的山上已經光禿禿一片,所有的樹木都被砍伐一空,變成建房子的材料,還有海岸邊那座臨時碼頭。
轟隆一聲驚天巨響,幾千斤的黑火藥將山上炸的土石飛濺,騰起一團遮天蔽日的煙云,待煙云散盡,數千戰俘拿著鐵鍬和鎬頭像是鵪鶉一樣老實的被士兵們趕上山,然后將砂石泥土灌入麻袋,再用小車一車一車的推下山去,最后運到碼頭裝船。
雖然他們人數眾多,雖然他們手里拿著可以輕易敲碎鐵甲的鎬頭,雖然他們手中還有鋒利到能夠輕松砍掉頭顱的鐵鍬,但卻沒有一個戰俘敢于反抗。
開玩笑,任誰見識了漢部落擁有開山裂石的妖法,他也生不起反抗之心,沒看到山上那房子一樣的大的巨石都被炸成了零碎嗎?
反抗?拿頭硬抗?
幾千個戰俘如螞蟻搬家一般,將被火藥炸的松散的山石土方裝入麻袋,然后運送到停靠在碼頭的船上,這些帆船又載著數不清的沙袋前往暗橋的上方。
其余的幾千奴隸要么在船上往下搬運沙袋,要么泡在海水中壘砌沙袋,他們準備用這數不清的沙袋構造一道攔海重力大壩。
這種行為,在以前他們是想都不敢想的,把岸上的山炸開,裝到袋子里填海?
這不就是移山填海嗎?
這是人能干的事?!
但是這些將他們俘虜的漢部落人就是這么的瘋狂。
不過說是攔海大壩有些不太標準,實際上它更像是一口口插入海面的井。
岸上的工程指揮大營,都快趕上漢部落一個縣城的官署了,畢竟是要管理上萬人,該有的管理機構是不能少的。
筑平筑長老看著面前的巨大沙盤心潮澎湃,雖然他掛名了一個架海郡郡守,但是漢部落并沒有讓他親自執政,反而讓他去負責搞這個跨海大橋項目。
不過直到他了解了漢部落首領的要求和想法,再等漢部落那些搞建筑的大佬做出實際模型之后,他才知道自己參與的這項工程有多么的逆天,規模有多么宏大。
這個工程指揮部里,聚集了大量建筑方面的大佬,最后眾人討論了首領的要求,還有設計指標,然后又結合了當地的實際情況,共同做出了一個方案,并且飛鷹傳書給羅沖,獲得了工程審批。
筑平在這個工程中,仍然沒有行政管理的資格,他也不負責大橋主體的設計,他主要負責提供當地的水文和地理情況,畢竟他從小就是在瓊州島出生的,又是研究建筑的,對大橋的建設項目能提供不少的幫助,不過僅僅如此,筑平仍然十分滿足,他覺得能夠親身參與到這個項目當中,只要能讓他看到大橋完工的那一天,就算讓他當天死了也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