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顏色的釉料也是這樣的制作方法,把銅礦挖來的孔雀石磨成粉,加入白色的釉料之中,就能做出綠色的釉料;藍銅礦,紫銅礦磨成粉加入白色的底釉也能調出相應的顏色。
氧化鐵結晶放進去,就能做出紅褐色的釉料,大紅色的礦物顏料并沒有找到,漢部落至今還沒有發現朱砂,有了朱砂的話,還能想辦法提煉出水銀,也就是汞,不過現在要來也沒什么用。
有了這幾種顏色的釉料,漢部落的陶器馬上就大變樣了,泥胚,掛上一層白色的底釉,晾干之后在碗底用紅色的釉料印上‘大漢制造’。
為了統一標準,和制作的快捷,羅沖用木頭刻了一個方章,也就是‘大漢制造’的印章,工作的時候,直接用木章沾一下顏料,然后按在上面。
至于碗上面的彩色花紋,多以條紋圖案為主,因為制作方便,只要把白色的泥胚放在拉胚機上轉起來,再拿個簡易毛筆蘸著彩色顏料,往上面直接懟,因為陶胚自身轉動的原因,陶器上就會留下一圈彩色條紋,上色什么的簡直不要太簡單。
另外碗的外壁上也會用印章印一些漢字,比如‘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六畜繁衍,天佑大漢’‘合家歡樂,子孫滿堂,四季平安,年年有余’之類的字樣,最后出來的成品就很別致了。
以白色為底色的碗,碗底印著四四方方的‘大漢制造’,碗壁上是兩條或四條的彩色條紋,條紋之間印著那些向往美好生活的吉言。
這樣一來,那些使用這些碗的人就會對漢字這種符號產生好奇心,他們不懂,沒關系,可以直接在集市上問漢部落的人。
而羅沖正好可以用這種方法傳播漢文化,比如‘合家歡樂’,什么是家,家是由什么組成的,羅沖就能通過解釋告訴他們人倫綱常,夫妻,父母,子女,這些人倫關系。
‘四季平安,年年有余’就能告訴他們什么是四季,什么是一年,把節氣,時間的概念也傳授給他們,‘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就能告訴他們天氣對種植農作物的影響。
他們以后每天端著這樣的碗吃飯,每次看到這些字的時候,就會想起羅沖說的那些解釋,久而久之,也就把漢文化深深的刻在腦子里,至于那個‘大漢制造’,純粹是為了提高漢部落在他們心目中的地位,讓他們知道漢部落是一個高高在上的存在。
這樣的陶器上面字很多,看起來并不是特別好看,但是沒關系,羅沖就是為了多弄一些字上去。
別的能加字的東西羅沖也沒放過,你們既然種了糧食,那肯定需要麻袋吧,不可能都用獸皮袋來裝,哪有那么多獸皮做袋子,所以麻袋上也被羅沖印上了字。
用紅顏草的汁液做成的植物染料,在麻袋上兩面都印了字,一面的正中間是‘漢’,另一面中間是‘糧’,兩面袋子的底部還各有八個小字,一面是‘五谷豐登,糧食滿倉’,另一面是‘防火,防水,防鼠,防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