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車被發明出來對漢部落來說有著革命性的意義,它的用處很多,并不是只能用來磨面粉,其實它只是提供動力的一種方式,具體要用來干什么,還要看具體情況來定,比如打鐵。
打鐵是一項很累人的工作,拿著大錘小錘不停的敲,一砸起來就是沒完沒了,非常的耗體力,但是有個自動鍛錘就好的多了,比如西漢時期就已經發明出來了水力鍛錘,現在羅沖只是想把水力換成風力而已。
不過這不是一天兩天能建成的設備,目前想要打鐵,還只能用錘子敲,而且漢部落現在還沒有一個鐵匠,所以第一批人還只能羅沖自己教。
木匠倒是不用羅沖操心,漢部落已經有了很多木匠,新加入的族人都要從學徒作起,只負責鋸木頭。
打鐵項目啟動,鐵匠鋪也很快在高爐的旁邊建設起來,那是一個用磚塊和圓木搭建的棚子,臨時的,等風力鍛錘建好之后,還要搬遷。
不過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該有的家伙什一樣不缺,磚砌的火爐,木制的風箱,圓木墩做的砧臺,上面放著重達上百斤的牛角鐵砧,外加兩把鐵錘,一個用來淬火的水槽,還有幾個銅質的火鉗,基本上也就是這些了。
打鐵的學徒也已經就位,是幾個之前加入漢部落的野人,其中還有一個叫做弈的家伙,當初還是羅沖給他胳膊正的骨,這家伙后來跟著大嘴學煉銅,現在又開始跟羅沖學打鐵了。
由于現在已經有了熟鐵和鋼,所以羅沖準備率先打造一把自己的武器,長劍。
劍這種武器古來有之,最巔峰的時代要數漢朝,那是劍最輝煌的時代,也是劍沒落的時代,這不是說劍的性能不好,只是因為造價太貴,不適合大量裝備,所以才很快被刀取代,畢竟同樣一個直條,單面開刃可比雙面開刃省時省力的多。
羅沖要做的劍,是漢代最典型的八面漢劍,這個名字取自劍的橫截面,橫截面是一個扁的八邊形,也就是說劍體一共有八個面,這種劍最大的特點就是比較厚,剛正不阿,既可以用來刺擊,也能用來揮砍,同時還非常有韌性,不容易折斷,這也是漢劍的特色。
不過這些特性還要根據材料來定,想讓劍身有韌性,就要用熟鐵打造劍胎,最后用鋼材包刃,才能讓長劍鋒芒畢露,堅韌不屈。
羅沖親自選了一塊熟鐵,放在爐子中加熱,旁邊的學徒也馬上拉起了風箱,讓鐵錠軟化下來。
燒了一會兒之后,再用鉗子夾住鐵錠,放在鐵砧上敲打,羅沖掌錘,弈在旁邊拿著大錘跟著敲打,每一錘都跟著羅沖的落點,羅沖砸一錘,他跟著砸一錘,慢慢的把鐵錠拉長,再折疊鍛打。
為了保持劍胎的韌性,不需要折疊太多次,只反復了三次,就可以備用了,一次變兩層,兩次四層,三次八層,這個折疊的層數對熟鐵來說就很合適,太多了就容易斷。
最后敲成的劍胎長一尺,很厚,這還不是最終形態,只是個雛形,劍胎做好之后,就要在刃口部位包鋼,因為劍是雙面刃,所以要一邊包一塊。
一塊鋼錠燒紅時候,被砸成了細長條,然后放在鐵砧的邊緣砸成兩節,再分別折疊鍛打,最后做成兩個角鋼,然后放在爐子里和劍胎一起加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