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鋼的時候要先在粘合的位置撒一些硼砂,消除金屬表面的氧化物和雜質,這樣才能讓金屬更好的聯結在一起,然后把兩條角鋼包在劍胎的兩側,形成一個《一》形。
再經過反復的捶打,拉長,最后把劍體砸成一個刃長108厘米的長條形狀,劍脊厚度大概一厘米,寬約3.5厘米,前窄后寬,劍首約3厘米寬,劍柄為細長的扁鐵,上面開三個圓孔,最后用銅鉚釘固定。
劍的護手部位又叫劍閣,就是劍刃和劍柄的分界處,刀的護手叫做刀譚,名字不一樣,但是功能是一樣的。
這把長劍的劍閣是用銅鐵錫的合金為材料,失蠟法澆鑄而成,上面刻有游龍紋,可以直接套在劍柄上,需要最后組裝的時候安裝。
長劍成型之后沒有馬上淬火,要趁劍身還不是特別堅硬的時候初磨,把劍身磨到想要的形制,最后定型之后再淬火使其增加硬度,然后才是精磨,也就是最后的開刃。
這不是一天兩天能做成的,自從劍身成型之后,羅沖足足在家磨了五六天,為此他還用青銅澆鑄了一個游標卡尺,專門測量各部位的數據,最后才磨出一個上下左右全都對稱的長劍。
劍身初磨完成之后就是淬火,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這里的淬火并不需要覆土燒刃技術,覆土燒刃的目的是為了通過冷卻時間不同,達到使刀劍刃部和劍身硬度不同。
然而這本來就是用包鋼工藝打造的長劍,已經達到了這個目的,所以直接整劍淬火就沒問題。
淬火之后再精磨,把劍鋒磨出來,最后就是組裝,劍柄上面套上劍閣,再套上劍柄。
劍柄的材質極為奢侈,用的是漢部落目前僅有的一根象牙,還是食人猿從灰山的嘴上掰下來的,后來被羅沖撿了回去,一直留到現在,就是為了制作武器的劍柄。
劍柄的形狀是一個橢圓形的圓柱體,內部中空,外面雕刻花紋,還在對應的部位鉆了三個孔,抹上膠插接在一起,然后拿銅鉚釘把三個圓孔鉚接在一起,劍的制作也就完成了。
這把劍很長,劍柄也比較長,適合雙手持握,便于揮砍發力,而且中心在劍閣前方一掌寬的位置,單手運劍也比較靈活,拿起來非常的順手。
作為一把象征首領地位的寶劍,這把劍同樣有一個響亮的名字,——天子怒。
天子一怒,伏尸百萬,流血千里,象征著絕對的王權,主宰世人的生死。
劍名用隸書篆刻在劍閣前面的劍身上,上面又用銅液點綴,做成三個金字,雖然麻煩奢侈,但因為是羅沖的劍,怎么奢華都不過分,畢竟是地位的象征嗎,肯定不能和大路貨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