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場上玩丟沙包的孩子很多,可還是有不少孩子沒有分到,羅沖也繼續把繩子分了下去,教他們玩跳大繩,兩個人掄繩子,小孩們排隊一個個的跳過去,或者兩三個人站在中間不停的跳。
第一次接觸這些游戲的孩子們都玩的不亦樂乎,廣場上一片歡聲笑語,引得那些在街道上運輸建材的大人紛紛側目,看著孩子們玩的高興,他們自己也很開心。
這樣的情況持續了不到半個小時,更多的孩子也被熱鬧的廣場勾引了過來,但是奈何羅沖準備不足,即便這些玩具簡單,也還是不夠孩子們分的,也有不少的女孩子并不適合玩這種游戲,或者不喜歡這樣的游戲。
羅沖實在沒辦法,既然開了這個頭,索性多教她們幾種,于是他就把那些看孩子的女人也叫了進來,加入孩子們的游戲。
玩具不夠好辦,沒有玩具的游戲也不是沒有,像是老鷹捉小雞,丟手絹這類參與人數多,卻不需要什么道具的游戲,也相繼被羅沖傳播了出去。
當然效果也是很好的,廣場上的歡聲笑語持續了一整天,羅沖敢說,這是漢部落孩子們最開心的一天,歡樂程度不亞于現代小孩過一次兒童節,就連那些有工作的大人,看到孩子們玩著那么有意思的游戲,也禁不住躍躍欲試,大人也需要娛樂活動啊。
能玩的東西自然還有很多,適合大人玩的東西也有不少,造價便宜,又適合普及,還能強身健體的,那自然非足球運動莫屬了。
踢球這項運動,那可是國際足協認證,正經八百是中國發明的,雖然現代足球起源于英國,但是中國早在春秋時期就已經有了蹴鞠運動,也就是踢球。
那時的球大多是獸皮縫制而成,里面填充毛發或是米糠,也有填充干草的,造價不算貴,一個球一群人追著踢,還能在娛樂的同時鍛煉身體,正經一點的,還能練習排兵布陣,據野史記載,漢朝的霍去病將軍就曾在軍中推廣蹴鞠運動,拿踢球這項運動來練兵。
蹴鞠運動在中國源遠流長,到了唐代的時候就已經出現了空心充氣的足球,外面依然是牛皮縫制,里面的足球內膽則是用動物膀胱制成,也叫做水泡,那玩意伸縮性很強,有彈力,很適合制作皮球內膽。
蹴鞠運動最鼎盛的時代是在宋朝,巔峰時期也出現過幾個明星球員,比如高俅高太尉,這家伙就是因為球踢得好被大佬看重,最后一路升官加爵做到了太尉,這事放到現在誰敢相信,可是在那個全民蹴鞠的時代,真的就那么發生了。
甚至網上還曾經出過段子,說宋朝的高俅沒了,國足因此沒落了一千多年......
話題扯得有點遠了,但是足球這項運動的魅力確實很大,還有那么多的優點,造價又非常便宜,羅沖沒道理不在漢部落推廣一下。
但是光有足球也是不行的,這項運動可以率先在軍隊中推廣,然后再向兒童群體發展,但是部落里那些成年人,他們每天都有繁重的工作要完成,也許他們也會喜歡踢球,但是卻沒有多少體力參與,所以順便開發一些不用體力的娛樂方式也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