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私人有沒有這個財力來政府購買活字印版,羅沖覺得是沒問題的,用的金屬是鉛錫,這兩樣東西說值錢就值錢,說不值錢就一文不值,銅和銀是貨幣,鐵能用來制作工具和武器,鉛錫只能當作青銅合金的少量添加劑使用,單獨拿出來幾乎一點用都沒有。
除了錫可以用來當作焊接的焊料,尤其是鉛,這個時代能拿來干嘛,除了造活字一無是處,而且由于超低的熔點,鉛錫的冶煉成本那么低,所以即便是拿來造活字,除了人工費可能貴一點,材料的成本連人工都不會超。
這樣一來,價格低廉的金屬活字就能得到大規模的推廣,民間的印刷坊多了,書也就多了,書多了就會很便宜,書便宜了就利于文化的傳播,更利于教育的普及,可以讓人人都買的起書,上的起學,人有了知識才能有見識,才能更容易讓國家富強。
所以說,這個想法實在是利國利民的一項仁政,羅沖越想越激動,忍不住立刻實施這個計劃。
羅沖立刻打發了白起,讓他把第一批的膠泥活字送到瘸子那里去,先把這個燒出來再說,然后又讓大嘴去準備一批蠟錠,用失蠟法先刻出一套字模出來,之后就是回收漢部落早期的青銅器,比如青銅農具,斧子之類的,用鐵質的全部換掉。
任務很快下達了下去,大嘴的辦事效率也很快,當天就送來了一大堆蠟錠,說起來漢部落已經很久都沒有用失蠟法澆鑄東西了,因此這些蠟也一直閑置著,所以大嘴才能很快的拿出來。
有了蠟塊之后,第二天羅沖就開始帶領300個學生刻字,這次刻的是字模,所以和之前的膠泥活字完全不一樣,字模是什么東西,那就是一個模型,這東西做好之后是可以反復運用的,所以每個字只需要一個就行。
當天羅沖就用鉛筆在紙上打好田字格,然后用毛筆寫出來一萬個字,而且沒有一個是重復的,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這次刻的都是正體字,也就是說字是正的,印出來的才是反字,因為這個主要是用來鑄模用的,不是拿來印刷。
之前的那一套膠泥活字,因為是拿來印刷用的,所以每個字都需要刻最少十個,多的都要幾十個,幾千個常用字硬是把工作量翻了十幾倍,再加上學生們都還不會寫字,刻字的手法也生疏,所以進度十分緩慢,但這次不同。
羅沖給300個學生每人發了35個字,加起來就是一萬多個字,且每個字都不一樣,讓他們用兩節課的時間刻完,也就是兩個多小時,由于他們此前都有了大量刻泥活字的經驗,手法嫻熟,再加上蠟錠這種材質也比較軟,刻起來十分方便,而且這次刻的還是正著的字,讓他們干起活來更加的順手,有手快的學生竟是半個小時就完成了任務,這讓羅沖非常的高興。
這就相當于僅用了一天的時間就完成了一套字模,進度神速。
第二天,羅沖就讓大嘴把這些蠟錠收走,然后用白色的耐火高嶺土調成粘稠且容易流動的漿糊,再把這些蠟錠都插進去,等晾干之后再加熱把融化的蠟液倒出來,然后把凝固的蠟塊重新切錠,換成另一個字號的大小,再次給羅沖他們送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