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沖很高興,當即回信給他們,說自己會派出人北上接應他們,有什么困難可以告訴自己,漢部落想辦法來解決。
這件任務也自然落到了曾經北上的游野頭上,沒有人比他對北方的地形更加熟悉了。
不過隨著人口的增加,以及鑄造了一整個冬天的硬幣,漢部落的私有制也正式提上了日程。
新年的春季第一天,由于羅沖南下治理水患,所以沒趕上開年祭祀,不過羅沖也不準備補了,直接宣布,把今年的祭祀改成了大會,在一月份春耕結束之后,再統一舉行,偉大的漢部落首領羅沖,將會有重要的事情宣布。
一時間,在春耕時節,忙里偷閑的族人們也開始議論起來,紛紛猜測著首領到底要宣布什么事情。
到底宣布什么事情,羅沖還沒確定下來,他還在家里悶著頭的寫計劃和演講稿。
這次全民會議的主要目的,就是在于推行私有制,得益于人口普查的落實,漢部落終于有了皇權到戶的能力。
首先,統計戶口之后,漢部落轄區所有有戶口的‘國民’,全部接受軍事管制,五戶為一伍,十戶為一什,以后不管是服勞役,還是收稅,統統由這種建制來執行,然后再逐層上遞。
其次就是推行私有制,當然了,貿然從公有制轉變私有制,族人們也會不習慣,甚至不知道自己該干什么,所以私有制要逐步推行,最首要的一條,就是分地。
不過分地是沒問題,但是地怎么分卻是個關乎國家存亡的問題,比如歷史上的明朝,明朝可以說的上是漢人統治過的最強大的王朝,但是他最后滅亡的原因,有很大一部分就是因為土地兼并。
勛貴和富紳搞土地兼并,在災年大肆低價收購土地,囤積糧食漲價,導致老百姓全都沒了自己的地,成為地主的佃農,生活極其悲慘,再加上小冰河時期,各種天災瘟疫橫行,百姓過不下去,最終才造反的。
為了避免這種事的發生,羅沖決定效仿秦制,其實和現代的制度也一樣,那就是授田制,土地的所有權歸國家,任何私人,不管你是誰,都不允許私人買賣土地,百姓只有土地的使用權,沒有最終的所有權。
國家發給你一塊地,沒錯,你可說這塊地是你的,但是你的地不也在國家的領土上嗎?所以你的地還是國家的。
然后就是圍繞著授田制的一系列計劃,首先是田畝的國家標準,為了方便計算,最新的國家標準,一畝地的總面積改為600平方米,一百畝為一傾,一畝的面積也不再是原來的666.66平方米了。
之后就是如何授田,每人授多少田。
羅沖的計劃,是根據20級功爵來受田的,不過爵位的事情,還要跟《漢禮》這本書一起寫,暫時還不怎么用的到,目前先把底層百姓的授田制度定下來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