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部落最普通的百姓,一個成年人分20畝地,當然了,按照600平米算,換算成現代的畝也就是十幾畝的樣子,但是漢部落種植的都是水稻和玉米這種高產作物,糧食最少一年兩熟,搞好了甚至可以三熟,只要肯勞作,20畝地養活一個十口之家的口糧是沒問題的,而且還能剩余不少。
其實按照目前漢部落的糧食產量,一畝地種植水稻或玉米,一季的產量就夠一個人一年食用了,第二季種植的糧食則可以全部儲存起來,甚至賣出去。
而每個成年人分到的地足有20畝,那么這20畝地種兩季糧食的話,假設這一戶共有十口人,除去自家食用外,他們最少還能剩余3/4的糧食,可以用來換錢,買油鹽醬醋,供孩子上學,買筆墨紙硯,婚喪嫁娶隨份子,還要繳納農稅。
漢部落的農稅也是收糧食,目前的稅額為4/10,也就是你家的地里收了1000斤糧食,要交300斤糧食為農稅,另外除了糧食外,還有人頭稅,也就是古代常說的‘口賦’,差不多約為50斤糧食。
不要覺得這個稅很重,還有其他福利作為補充呢。
成年男人分地20畝,只能用來種植稻(大米)、黍(玉米)、麥、豆,這四種作物,作為主要的糧食來源。
男人分了地,女人自然也要有地,成年女人分地同樣是20畝,但卻是輔田,也就是字面意思,起輔助的作用。
男人種糧,女人的輔田就用來種植桑、麻,花生,蔬菜,漆草,等其他的經濟作物,一是為了提供其他的原料來源,另外種一些菜也能滿足自己食用,種花生還能送到油坊榨油,總之都有用處。
不過你既然得了國家的地,自然也是要交稅的,女人輔田的稅,自然不可能收一堆菜回去,主要收麻皮,蠶絲(這個主要是種桑養蠶才收的),還有天然漆,以及可以用來榨油制作印刷油墨的漆草籽,具體收什么,主要還是看你種的什么。
不過如此重的賦稅,老百姓一年到頭基本上也存不下什么東西了,那該怎么辦?重要的來了。
孩子也要分田,生男孩分糧田五畝,女孩分輔田五畝,而且這些地不收稅,另外考慮到這年頭衛生醫療條件差,孩子夭折的多,所以羅沖又規定了一條,孩子漲到六歲,加田五畝。
也就是說,如果大人好好的養孩子,把孩子養到了六歲,這個孩子就能分到十畝地,同樣還是不收稅的地。
當然,這也是明面上沒有稅收,漢部落搞普及教育,又不給錢,就算不收學費,那平常買筆買墨水,買紙不要錢嗎?這個錢國家雖然不給,那就從分給孩子的這十畝地上出吧,總而言之,羊毛還是出在羊身上。
這些孩子的地,六歲以下是五畝,生一個立馬給五畝,還是免稅的地,這么干就是為了鼓勵生育,生的越多,地越多。
地太多種不過來那怎么辦?
哼哼哼......好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