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志和酒封都已經當著羅沖的面嘗過,羅沖也嘗了一口,確實有酒味,由于這種天然釀造的酒屬于低度酒,實際上喝起來更像飲料,而羅沖甚至覺得這味道有點熟悉,尤其是喝酒的時候再撈一點里面的米放在嘴里咀嚼,很像小時侯在老家喝過的甜米酒。
喝過了酒,贊揚了一下這酒的美味,然后羅沖就聽酒封講起了他們祖先的釀酒傳說,還有他們傳下來的釀酒方法。
低度的釀造酒是大自然對人類的饋贈,實際上并不需要什么技術,純粹是靠運氣自然形成的,而釀造它需要的過程,就是把這個過程中的條件完全復制下來。
酒封講述的故事,稍微帶點神話色彩,可是撥開迷霧看本質,實際上和羅沖推測的也差不多。
酒的自然出現離不開三樣東西,一是沒吃完的剩米飯,也就是釀造酒的主要原料——熟的谷物,二是因糧食儲存不當,導致發霉變質或者發芽的谷子,這個主要提供的是細菌和酵母菌,糖化劑之類的催化劑,三就是遺忘,也可以說是發酵的時間。
有了這三個條件,那么酒誕生的故事基本上就都是一致的。
根據酒封的講述,那就是他們的先祖不小心把發了霉的谷子掉到了剩飯里,然而他們那個時候已經懂了發霉的東西不能吃,否則就會得病而死,于是那些剩飯被污染之后就不能再吃了,但是直接扔掉又覺得太可惜,就把裝剩飯的竹筒儲存了起來,結果等到再次想起的時候,里面已經變成了發散奇特香味的酒水。
羅沖一聽就知道,跟想象中的差別不大,因為這個故事不管怎么改,都必須要滿足這三個條件,否則是不會產生天然酒的。
不過通過這個故事,還是讓羅沖回憶起了不少的相關知識。
酒按照分類基本可以分為兩種,果酒,谷物酒,其中果酒又以葡萄酒為主,谷物酒就很多了,小米,高粱,大豆,玉米,大米,大小麥,等等等等,這都是現代人的常識。
葡萄酒不說,單說谷物酒,又分為低度的釀造酒和蒸餾法制作的高度烈酒兩種,但不管是哪一種,它都需要微生物來發酵,這也算是里面共同的難點了。
世界上主流的谷物發酵酒制作方法,一般有兩種,一種用麥芽,也就是發芽的谷物,這一點是老外經常用的,尤其的啤酒這種低度的釀造酒,另一種就是中國特有的酒文化,酒曲,也就是發霉的谷物。
而酒部落釀造的米酒就有意思了,他們是兩種催化劑一起使用,既有發霉的谷子,也有發芽的種子,而這當中能被當作酒曲使用的,也正是羅沖最想要的。
按照羅沖的想法,喝的酒怎么來都沒問題,甚至種類和花樣越多越好,但是能生產出酒精的,就只有蒸餾酒一條路可走,這也是羅沖如此重視酒曲的原因,因為根據他的記憶和理解,釀造高度白酒就是用酒曲的,普通的低度酒一般用麥芽就可以。
而酒曲的來源,一是可以自己制作,但是由于之前一片空白,所以新制作的酒曲會十分不穩定,畢竟是天然形成的,酒曲里面的微生物群都不一樣,但是這些微生物又對酒的釀造過程會產生很大的影響,這個時候如果有了酒部落提供的次代人工選育的成熟酒曲,那么漢部落就能在這個關鍵步驟上節省幾十年的時間,不可謂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