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器的事不是一時半會兒能搞定的,這是一個很大的課題,甚至羅沖到現在還沒有決定到底要不要搞,會對以后文明的發展造成什么影響。
如果見識了火器的強大,再讓有野心的人擁有了它,那一定是這個世界的災難。
然而,這個世界的人口數量還屬于極度低下的狀態,羅沖目前唯一的長遠目標,就是在有生之年,竭盡全力的發展人口。
因為在生產力低下的年代,人口才是真正可以依靠的實力。
抗戰為什么在中國那么弱的情況下,最后還是堅持下來了,就是因為人口多啊,反正你沒把我殺光之前,我是絕對不會認輸的。
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是這樣,哪怕入侵者奴役了我們一時,只要我還有人會喘氣,那起義就不會停止的。
看元朝就知道了,從頭反到尾......
緊張的召集人手,選拔人才,籌集物資和車輛,還要調集糧草,不僅是為使團和商隊準備的,對于即將出航的兩支探索船隊,羅沖同樣非常重視。
在牛尾跟來漢陽城的大半個月之后,使團和商隊還沒啟程,東邊瀏陽郡的游氏兄弟倆就在羅沖的催促下出發了。
他們完成了簡單的帆船操船指揮集訓之后,各領了三艘帆船出發了。
這還是漢部落有史以來最大的船隊遠航,年初的那次治水行動根本不算,雖然那次出動了幾十艘木船,轉運了數百人力,但是和帆船是兩碼事,兩支船隊的任務性質它就不是一樣的。
再說了,你那次雖然船多,可是一艘船能帶多少人呢,帆船一艘就能裝百八十人,還能帶上足夠的糧食和燃料。
燃料這一點要特別說明一下,負責探險任務的幾艘帆船上面都是帶著爐子的,就是那種小型的,用耐火土燒制的陶土爐子,便攜的,平時放在船艙里,做飯的時候還能搬到甲板上,艙里帶的有木炭,船員們是有條件在船上煮飯吃的。
就這一點,那就不是小木船能比的,你能吃喝拉撒都在船上解決嗎,我的帆船就能,而且生活水平還不差。
那天羅沖親自去送了游伏南下啟程,然后又坐著游野的船隊經過大澤的水道去了新建的衛山郡,在那檢查了一下云志這個郡守的工作情況后,又抓緊回了漢陽城,之后就是密切的通過飛鷹傳書與游伏取得聯系。
為什么這么做呢?
那是因為羅沖好奇啊,一個嶄新的世界地圖,正通過游伏航行日志中的描述展現在羅沖的面前。
也不是羅沖有多著急,而是這個內河帆船的速度絕對是讓你吃驚的,那如果真飆起高速來,你就會知道船運究竟有什么威力。
如果想象不出來的話,有句古詩就描述的挺形象的。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船行一日千里真的不是夸張,當然,這要在順風順水的情況的下。
而游伏的船隊現在就巧了,他就是順水,一路向下游突進,雖然沒有順風,但是橫風帶來的推動力也是很可觀的。
甚至在前面水文偵察艇的壓制下,游伏已經有意的放緩了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