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居住在大河岸邊的鹿部落,像是往常一樣等到下午四五點鐘才出來活動,躲避著兩三點鐘毒辣的驕陽。
女人們手持著木制的魚叉站在淺水中狩獵游魚,也有人牽扯著繩索,從河水中拖拽出一個個藤編的籠子,那里面放著一些水草或是新鮮的果肉,還有些動物的骨骸殘渣,但最引人注目的,還是被困在籠子中的活魚,盡管它們再怎么掙扎,也擺脫不了被烤成魚干的下場,這就是貪吃魚餌惹下的禍。
因為天熱,又不愿意像大人那樣穿著草裙,全都光著屁股的小孩們,大呼小叫的圍到漁籠邊,興奮的數著里面有多少漁獲,然后高高興興的跟著大人一起抬著籠子往回走。
也有些正在學習采集食物的女孩,拿著細長的樹枝在樹下的泥土里挖著什么,時不時的還會跑到河邊,用手捧一些水澆到地上的小孔中,沒過一會就鉆出一只蟬的幼蟲。
女孩開心的把蟲子捏起來,放到腰間掛著的一個小籠子里,那里面已經有了數十只的知了幼蟲,這玩意兒高蛋白,用火烤熟了剝開外殼,里面就有一團比花生米還大的白色瘦肉,也是不可多得的美味。
也有些頑皮的孩子站在河邊玩水,即使被周圍的大人嚇唬著往回趕,也非要伸著腳在河邊趟一下不可。
男人們也都沒閑著,有的在河邊挖了個土坑,光著腳站在那里踩泥巴,這自然不是為了玩,而是為了制作陶器,看他旁邊一個頭發花白的老者,正仔仔細細的捏著一個像是罐子的容器就知道了。
一旁已經捏好晾干的泥胚被人拿走,統一碼放到一塊專用的空地上,然后堆上干草和木柴,就被點著了大火。
這樣的露天燒制當然也是能成陶的,只是成功率比較低罷了,由于溫度不可控,沒有窯室保溫,露天燒制比較容易開裂,報廢率高。
剩下身體強壯的狩獵隊員們,則是拿著自己精心制作的武器,沿著河岸向部落兩邊搜索捕獵。
這樣一是可以驅逐傍晚來河邊喝水的野獸,防止它們攻擊自己部落的族人,也可以順便打一些獵物。
通常這個時間動物們都會來河邊喝水的,狩獵隊根本沒必要頂著大太陽到處去搜索獵物,還不如在河邊守株待兔,既能保護族人,還能獵到不少肉食,尤其是這附近盛產一種個頭不是很大的鹿,每天都能獵到幾頭,甚至他們還抓住過活的。
或許是因為天熱,直接殺掉難以保存吧,他們就把活的鹿用繩子拴在樹上,可那傻鹿就這么憨憨的在樹下吃草,過了很久都沒死。
于是這一情況就引發了他們的猜想,經過首領和長老的商量討論,他們決定再抓一些拴起來。
就這樣,鹿部落莫名其妙的就學會了養殖。
鹿部落善于學習,也擅長發現一些有趣的事,并對此提出疑問,繼而引發思考,不管他們思考的什么,但多少最后都能得到一些經驗和好處。
不過這種思考和學習是有限度的,當一件事物完全超乎了他們想象,就連做夢都不敢想的事情出現在面前時,鹿部落所有的人都懵逼了。
上百米寬的大河緩緩流淌,突然從上游漂過來一個人影。
那人穿著奇怪的衣服,頭發全都綁在頭頂,上面還套著一個竹編的大檐帽子,背后還背著一個白色的氣囊。
最關鍵的是,這人此時正站在一個涂成了白色的奇怪物體上,使他能夠安然的站在水面漂流。
他手中還扶著一面三角形的翅膀,那翅膀不知道用什么做成,比人還要高大,上面還用黑色的顏料畫了一個奇怪的符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