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帝國銀行’的對外業務主要以公家的業務為主,比如哪個工坊月初要發工資了,那就拿著條子去提款,或者生產的產品賣了多少錢,除去發工資的錢,剩下的盈利也要存進銀行。
對于百姓的私人業務,暫時還不支持活期/死期存款,或者匯款之類的業務,只能到銀行兌換一下面額,目前還沒別的作用,所以暫時還不需要太多的銀行,反正現在人均根本沒多少錢。
按整個城池的建筑風格來說,汝陽郡無疑是最好的一個,因為它建筑種類最多,功能最全,風格獨特,如果比喻一下的話,汝陽城像一座五花八門的現代城市,那漢陽城就像是一個老舊的小區,全都是一模一樣的樣板房,就像粘貼復制出來的一樣,呆板,沒什么生氣,規規矩矩,毫無特色。
雖然在別的部落眼中,那已經是世界上最好的房子了......
但是和漢部落的其他城池比,漢陽城作為最早建設的一個城池,其實已經顯出‘老態’了。
不過羅沖并沒有因此不高興或者自責,因為每一座新建的城池都會有新的面貌,更加完善的組成結構,那就說明漢部落一直在進步,而出現那些有特色的私人建筑,就說明族人們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審美,和更加先進的建筑技術。
族人們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學會了自己創造,不再是渾渾噩噩的提線木偶,這就是思想上的進步。
鼠大陪同在羅沖的身邊,邊走邊給羅沖介紹汝陽郡的發展,從他的言語中還是可以看出,這家伙還是挺自豪的,汝陽城雖然只有一個城,但是卻比漢陽城大四五倍,能頂的上瀏陽郡的三四個坊市,是單個城池中最大的一個,人口方面也不少,現在已經近萬了。
也正是有了這么多的人口,所以這里的各種需求都很大,因此商業上也是比較發達的一個地方,瀏陽郡的各種竹制品,獸皮,漢陽郡的麻布,銅器鐵器,工具農具,都需要從外面運輸過來,一部分走水路,一部分走陸路,再加上貨幣的流通,讓這個城池逐漸有了重點城市的意思。
兩人一起來到了城里的養蠶場,還有旁邊緊挨著的繅絲工坊,錦緞織造廠。
這是個連在一起的一條龍生產線,從原料生產,到紡紗織布,在這里都能看到。
負責人桑丘見到羅沖來了之后,也開始給羅沖介紹這里的情況。
“首領,我們現在養的有白色的桑蠶和綠色的栗蠶,繅出來的絲也有三種,兩種純絲和一種混合絲,織出來的布就比較多了,光是薄厚不同的就有好幾種,還有平紋和花紋的,現在一年四季都能不間斷的生產。”
“嗯,我說的普及養蠶你們做的怎么樣了,現在居民家里有開始養蠶的嗎?”羅沖看著她問道。
“有了有了,黍郡守給我們幫了不少的忙,他先出面鼓勵族人在家里種桑,然后組織人輪流到我們的蠶房里做工,這樣不僅能賺些工錢補貼家用,還能邊干活兒邊學習技術,等養上兩季的白蠶之后就可以畢業。
然后郡守大人又讓小吏教人建造蠶房,之后養蠶的族人就可以來我們這里買蠶種拿回家自己養,等結繭之后再把繭子賣給我們,剩下的就是我們自己繅絲織布了。”桑丘繼續解釋道。
“嗯,是啊首領,咱們漢部落缺工匠,沒有足夠的人手來造繅絲機和織布機,不然百姓就可以在家里自己繅絲,然后直接把成品絲賣給工坊了,這樣雖然她們麻煩了一點,但是賣的錢能更多一點,以后我們還是要多教一些工匠出來才行。”鼠大也在一旁補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