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沖一張一張的對著注解看地圖,然后拿著鉛筆在另一張空白的紙上記下自己找出的大船航道,畢竟運載煤礦的船一定都很重,吃水深度要求也比較高,所以必須規劃出一些深水航道用來通船。
然后再沿著這些深水航道尋找靠的比較近的湖心島,再看這些湖心島周圍有沒有泥沼之類的地形,用來排放污染物,最后再看看符合這幾個條件的島嶼有多大,上面都有什么資源,地平不平,是什么土質的,周圍的水文情況怎么樣,會不會有水位升高被淹的危險,能不能在上面建造重型的煉煤場。
就這樣用排除法一個一個的篩選著,還真讓羅沖找出了五個合適的島嶼,其中面積超過20平方公里的就有三個,就是長五公里,寬四公里那么大的一個島嶼,面積絕對是夠用了,據注釋的記載,這幾個島上面原來是有大部落的,不過現在已經都被云志給拐到衛山郡這里來了。
剩下兩個也有一個面積超過13平方公里的,最小的那個也有七平方公里。
這個五個島嶼都靠近深水航道,可以直接修建碼頭,讓大帆船靠岸,另外其他方向還有淺水沼澤,或者干脆就是沒有水的沼澤地,這樣的地方就非常適合排放污染物,還不用擔心污染水質,那些重金屬的排放物能夠直接被沼澤吸收,雖然無法降解,但也流不出去,只能越沉越深,或者被沼澤植物吸收掉。
======剩下的明天上午刷新=========
云志答應了一聲,很快就去把羅沖要的東西拿了過來,然后就站在羅沖的旁邊看著學習,他到現在才知道,原來這些亂七八糟的地圖是有規律和順序的,居然能夠拼到一起,還真是厲害啊。
羅沖把地圖拼好之后,又拿了一沓子的文字注解,從這方面也能看出游野的工作細致。
注解上面同樣有編號,分別對應每一個區域的地圖,然后在地圖上一些標有特殊符號的地方做出解釋。
比如其中一張,標有東130至東150,北40至北50的地圖,意思就是說,這是以衛山郡的碼頭為起始點,向東130公里到150公里,再向北40公里到50公里,這片東西長20公里,南北寬10公里的長方形區域內的地圖。
地圖上是一個半陸地,半湖水的地形,然后上面還被虛線分為很多的小格子,小格子也同樣有編號,一些特殊地點寫上了‘注1,注2’的字樣,這個時候就要去翻文字注解,找到相應的區域,然后看上面對應的注釋。
比如這張地圖上的注釋就寫道:注1,島大,近似長卵形,地形較平坦,土質黏,少石,無竹,多蘆草,有稀疏的矮喬木,大片荒廢農田,荒廢茅草屋居住地一個,未見兇猛野獸和蛇類,多大鳥,藏于蘆葦中。
線條構成的地圖,再加上這樣一個文字注解,即使沒有過去,看地圖的人也能憑借這個想象出實景地貌了。
那是一個已經搬走的部落留下的湖心島,上面原來的農田和居住地已經荒廢,沒什么兇猛的野獸也很正常,畢竟之前那里可是住人的,有野獸也早就被殺干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