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島的形狀,是個比較長的橢圓形,地形平坦,都是黏土,沒什么石頭,上面沒有竹子,樹也很少,都是比較稀疏的矮樹林,還有很多的蘆葦蕩,里面藏著很多的大水鳥。
另外還有注2,上面寫著此島東北方多泥沼,水淺不到半米,多小葉藤曼類水生植物,密布水面,大小船均不得行,只能鐮刀開路,以竹筏前進,面積甚廣,水中多鰲蝦與青蟹,味美,可食,但這片水域建議輕易不要進,百姓易被困水草,溺斃于泥潭。
第二條注釋詳細介紹了這個島東北方的水域情況,都是沼澤地,面積很大,水位很淺,大船小船都過不了,只能用竹筏飄著前進,而且水面還被一種小葉子長藤蔓的水生植物覆蓋,很容易把竹筏困住,需要用鐮刀開路,建議百姓不要輕易進入,容易陷進沼澤里。
不過這片淺水里也有很多長著大鉗子的蝦,和青殼的螃蟹,味道很好,可以吃。
這比例方向全都注明的地圖,再配上詳細的文字注解,簡直比現在的3D實景地圖還牛逼,文字配合線條和標尺,感覺就像身臨其境一樣,地圖上畫的那里什么樣,一眼就能看見全貌了。
羅沖在這里撿現成的,其實游野他們想要畫出這樣一副地圖卻很辛苦,需要一群人扛著旗子和標桿,拉著軟尺,手持羅盤去一公里一公里的丈量。
當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需要這么干的,有的地方只是測一下距離和水深就行了,不用那么麻煩,比如方圓五公里全是湖水,上面什么都沒有,那你有什么可測的,量一下距離就得了,然后在地圖上把這片區域空著,注明都是水,挺深的,可以跑大船,有很多魚和野鴨,其他的就真沒啥可記的了。
就像測繪草原地形一樣,一公里,全是草,大平地,再跑一公里,依然全都是草,還是大平地,這你有什么可記的,直接打上格子,上面注明啥都沒有就行了。
因此遇到這種空曠的啥都沒有的地形,測繪的速度就能快一點,越是復雜的地形,測繪起來也就越慢。
羅沖一張一張的對著注解看地圖,然后拿著鉛筆在另一張空白的紙上記下自己找出的大船航道,畢竟運載煤礦的船一定都很重,吃水深度要求也比較高,所以必須規劃出一些深水航道用來通船。
然后再沿著這些深水航道尋找靠的比較近的湖心島,再看這些湖心島周圍有沒有泥沼之類的地形,用來排放污染物,最后再看看符合這幾個條件的島嶼有多大,上面都有什么資源,地平不平,是什么土質的,周圍的水文情況怎么樣,會不會有水位升高被淹的危險,能不能在上面建造重型的煉煤場。
就這樣用排除法一個一個的篩選著,還真讓羅沖找出了五個合適的島嶼,其中面積超過20平方公里的就有三個,就是長五公里,寬四公里那么大的一個島嶼,面積絕對是夠用了,據注釋的記載,這幾個島上面原來是有大部落的,不過現在已經都被云志給拐到衛山郡這里來了。
剩下兩個也有一個面積超過13平方公里的,最小的那個也有七平方公里。
這個五個島嶼都靠近深水航道,可以直接修建碼頭,讓大帆船靠岸,另外其他方向還有淺水沼澤,或者干脆就是沒有水的沼澤地,這樣的地方就非常適合排放污染物,還不用擔心污染水質,那些重金屬的排放物能夠直接被沼澤吸收,雖然無法降解,但也流不出去,只能越沉越深,或者被沼澤植物吸收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