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和凌風的討論讓羅沖對牧民又多了一些了解,為了實現早點解決山羊綿羊的問題,當天羅沖就找牧民們買了一些山羊,拿去給士兵們聚餐,不過為了補充他們的食物,羅沖是用糧食作為交換的。
事實上牧民也不是只吃奶酪,他們也想吃糧食,可惜沒有罷了,不然歷史上又怎么會發生那么多游牧民族來關內搶糧的事情呢。
賣給牧民的糧食不是很多,但種類比較全,主要有麥仁,面粉,玉米,小米,黃米這幾種谷物,之所以如此選擇,也是為了將來在草原種植這些作物做好準備的,不然你就是給他們弄來了大米,他們也沒可能在草原種出水稻來,要是有旱稻的話倒是可以嘗試一下。
在這些糧食當中,羅沖最看好的還是大麥和小麥,以及小米這三種農作物,雖然他們的產量都不大,但卻很適合這里的氣候,小米是狗尾巴草進化來的,適應能力強就不說了,漢部落的小麥和大麥,當初也同樣來自草原,是當地大麥草和黑麥草的變種植物。
除此之外牧草也是漢部落種植的對象,以羅沖這幾天的觀察發現,草原這里并沒有苜蓿這種萬能牧草,這東西當初還是羅沖在沼澤湖畔見過了,但是草原卻沒有這種優良牧草,看來有必要種植一些過來,最起碼拿苜蓿當作牲畜過冬的草料就非常的合適。
將這些東西都整理成資料和清單,然后羅沖就立刻聯系了漢陽城那邊,讓他們去準備需要的各種東西運過來,今年雖然沒辦法種糧食了,但是牧草必須先種上,反正那東西不需要多長時間的管理,可以做到種后不管,所以最起碼先種上一片,用來提供今年的過冬牧草再說。
接下來的幾天,羅沖一邊指導著軍隊訓練,還偶爾去一下碼頭的工地看看,不僅羅沖會到這里,那些牧民也是碼頭的常客。
女人們要來湖邊打水,或者洗衣服,而那些小孩子則是專門來看漢部落大帆船的,由于這里的建筑材料缺乏,很多東西都只能從別處運來,所以隔三岔五總有大船出沒,這讓從來沒見過船的牧民都大為驚奇,不過在他們知道這些船都屬于漢部落后,也是一副非常自豪的模樣。
羅沖甚至還允許一些孩子在停船期間上去參觀,讓他們加深對漢部落的了解,畢竟這以后就是自己人了,讓他們多一點部落的自豪敢只會增加向心力,這沒什么不好的。
不過這次之后羅沖也立刻回信瀏陽郡,讓他們抽調十艘雙桅帆船送過來,這些不太大的船只將一直留在草原新城服役,一是可以用來在沿湖地區快速運輸機動人力,二則是可以用來打漁。
守著那么大個淡水湖,如果不知道利用水產資源,一味的向草原要食物,那只能說是傻子,漢部落又不是沒有船,為什么不利用一下。
這些船很快的被送了過來,隨船一起過來的,還有羅沖要的那些工具和種子,其中就有一種羅沖最新設計出來的爬犁,由他繪制圖紙,然后部落那邊做好后再船運過來。
這個爬犁并不是那種冬天用來滑雪的交通工具,而是他專門為了種草而發明的一種農具,其實就是一塊三角形的厚木板,形狀類似‘《’,只有一個鈍角,上面安裝了幾十把刀,工作時將這個東西平放在地上,鈍角朝前,前面用兩頭牛或者兩匹馬牽引,只需要簡單的把地劃拉一遍,也用不著耕多深,然后再把苜蓿的草籽撒進去就行,別的什么都不用管,至于長成什么樣,就聽天由命了。
隨著時間的推移,各方面的進程也在穩步的推進著,到了三月初時,陸續的又有幾個小部落或者草原野人選擇加入漢部落,人數也從開始的千羊部兩千多人,發展到后來的五千多人口。
這五千多牧民可不是一股小勢力,如果單論個體部落人口數目的話,五千多人的游牧部落在整個草原甚至都可以排到前十了,顯然是不小的存在,不過在加入漢部落之前,他們可不是一起的。
這其中有凌風帶來的千羊部兩千多人,頭目是伊犁,還有烏云(后來被凌風介紹加入漢部落的一個草原野人)帶來的一個牛骨部落,人數不算多,只有八百人,但也算不小的勢力。
另外還有一些家族式的小部落,多則一兩百,少則幾十人,當然也有獨門獨戶的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