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余的七十臺織機都在全力生產帆布,至于麻袋和麻繩之類的東西,我們主要都是直接把原料送到縛馬關那邊去,交給他們生產,因為縛馬關那邊的劍麻種植規模是漢部落最大的。”縣令連忙給羅沖介紹道。
羅沖點了點頭,從他的話里也聽出了不少信息,漢部落現在的紡織業布局很有特點,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
比如丹山縣,就以生產內衣布料和帆布為主,麻田縣則是以小蝶老家的編部落為基礎建設的,當地大片的苧麻田都是現成的,而他們那邊的主要產品則是外衣布料和床上用品。
到了縛馬關那邊就基本不生產布料了,而是刻意的搞成了漢部落的麻袋和麻繩制造中心,誰讓他們那兩邊都是山地呢,種植劍麻最為合適,而劍麻拉力強、抗酸堿的特性,就成了制作船用纜繩最好的原料,將來羅沖還準備將劍麻推廣到竹島和湯部落,在當地擠壓他們的農耕面積,還可以就近生產船用纜繩和帆布。
而在這三個縣的首府漢陽城,要說起來紡織那就是沒有特點,因為漢陽城做的很雜,什么都能做,什么都特別精通,但就是哪一種的規模都比不上別的地方,為什么,因為羅沖在這。
漢陽城的紡織業最大的特點不是哪一種形成了規模,而是以全部落紡織技術領導者的地位存在的,不管是紡紗,還是織布,亦或是染色,在技術層面漢陽城都是第一,這里的紡織工坊就像一個研發中心,所有的新材料都要現在這里試用,等摸索出工藝后再下放推廣,丹山縣的亞麻紡織,里面用糯米漿當植物膠的技術就是漢陽城研發后再反哺回去的。
至于汝陽郡,這里倒是也非常有特色,現在是漢部落最大的絲綢紡織基地,各種絲織品花樣百出,今年又在羅沖的提示和小蝶的主導下,汝陽郡成功推出一款絲麻混紡的布料,用栗蠶絲和亞麻混紡而成,制出的成品是一款會反光的麻布,舒適度比亞麻牛,色彩也很鮮艷,再加上錦緞特有的反光效果,立刻成為一款中高檔的爆款,穿不起的純絲綢的也能消費這種絲麻布料。
新鋼郡和衛山郡那邊就不用提了,這倆郡壓根不是搞紡織的,一個是新興的鋼鐵大戶,在漢部落占有重要的戰略意義,衛山郡的業務除了農業之外,現在主要發展的地方特色經濟是制糖、釀酒、還有高科技,畢竟大湖里的那幾個湖心島離著他們近嘛。
瀏陽郡在紡織業也有自己的一套,這里是漢部落最大的羊毛紡織基地,也是最大的皮制品基地,因為當初吸納尖角部落之后,幾乎所有的高鼻羚羊都弄到了這里,后來經略草原之后,由于這里是開闊的平原地帶,還靠著大河,從草原弄回來的山羊綿羊大部分也都送到了這里,成了漢部落圈養羊類牲畜規模最大的一個郡,因此這里不管是羊毛還是羊皮都是最多的。
當然,瀏陽郡的當地人也種植一些亞麻和苧麻,除了拿來交稅之外,還為了響應首領提出的混紡號召,主動開發出了一種毛麻混紡布料,非常的厚實,而且十分柔軟,主要成分以羊毛和亞麻為主,是一款非常好的冬裝外套布料。
至于東薪郡,不提也罷,畢竟是新郡,光是挖煤就夠他們忙的了,織布想都別想,能把糧食和挖煤這兩樣理順了就算成功。
挨個把這些郡縣都轉了一圈,地里種的秋季玉米都齊腰高了,到了九月中旬的時候,羅沖再次來到了瀏陽郡這邊。
自從電石燈出來到現在也有兩個月的時間了,現在已經開始在各地出現,不過受限于產量,目前還沒有普及,只有瀏陽郡和衛山郡仗著地理優勢分到的貨多一點,畢竟靠著近。
電石燈開始改變著漢部落的生活習慣,這種廉價而又超級亮的照明設備,隨著燈塔的投入使用,快速的在百姓中傳播開來,每家每戶都以能夠擁有一盞電石燈為夢想,甚至現在漢部落新結婚的小年輕們也將電石燈視為了結婚必備品,跟羅沖前世買車買房有的一拼。
有了充足的光源照明,這夜生活就更加豐富了,以前老早睡覺那是逼不得已,現在則不同,只要你愿意花錢,在家點大半夜的燈都沒人管你,最明顯的變化,就是電石燈開始在公共機關普及。
首先是學校,五六盞電石吊燈就能將整個教室照的亮如白晝,以前一到陰天就上不了課的時代終于過去了,現在學校甚至有了早自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