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家伙一磨就磨兩天一夜,吱啦吱啦的噪音從不間斷,離得近了簡直能把人逼瘋,是個人見到這玩意都恨不得它馬上壞掉,可能是老天爺都不忍心再折磨這些人吧,然后活塞就真的壞了。
幾個年輕的研究員還因此調侃道,‘我覺得以后可以把這種蒸汽機作為一個審訊用的刑具,我相信不管意志多么堅定的家伙,把他放在這玩意旁邊待上一盞茶的功夫,他都會哭著喊著把知道的東西都交代出來......’
羅沖還是有些不信,就讓人弄了臺樣機試運行了一下,結果剛開了兩分鐘他就果斷讓人把蒸汽機停掉。
媽的,他也受不了這個刺激......
羅沖都有些開始佩服這些研究員了,他們是怎么敢讓這玩意轉上兩天一夜的?!!
既然知道了毛病出在哪,那么就好解決了,先找到具體問題,再想辦法解決。
詳細詢問了一遍活塞和氣缸的加工過程,羅沖便發現了其中的一些問題,首先最嚴重的自然是噪音問題,這個應該就是摩擦力太大,并且活塞和氣缸接觸面積太小造成的,可以通過把組合式片狀活塞換成圓柱形塊狀活塞的方式,增大活塞和氣缸的接觸面積,以達到降低噪音的效果。
不過這樣一來,氣密性就又成問題了。
氣缸和活塞這東西是不可能往里面加橡膠密封件的,因為它是一個運動機械,需要在保證氣密性的前提下,盡可能的減小摩擦力,以達到快速做功的目的。
而橡膠這種材料,不用說都知道,摩擦力極大,要是把橡膠放在活塞上,就別想讓它動了,估計氣缸能直接憋炸......
這東西只適用于閥門,連接口等固定不動的地方,當作氣密件使用,所以只能想別的辦法。
最好的解決方案,就是直接制造一個金屬筒和一個圓柱形的金屬棒,讓它們嚴絲合縫的套在一起,既能保證氣密性,又能解決接觸面積小以及摩擦力過大的問題。
不過這就需要很精密的加工工藝了,最關鍵的是這個大小差異要控制在一個極小的范圍內,才有可能做到預想的效果,而解決這個工藝難題最關鍵的技術,就是打磨。
因此羅沖對他們詢問道,“氣缸你們是怎么打磨的?”
“我們的氣缸是先用翻砂鑄造成毛坯,然后用風車垂直鏜床鉆孔,最后用細砂巖顆粒倒在里面攪拌打磨的。”
羅沖一拍巴掌,“問題就出在這里了,這樣打磨出來的氣缸還是不夠光滑,摩擦力太大,不夠精細,要是能做出來砂紙和砂布還有砂帶這種東西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