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物學上,這種情況叫做品種退化。
對于這種情況,也沒有什么好辦法,只能讓這個新培育出來的種群,挑選優秀個體,進行長期穩定的內部繁殖,再經過時間的沉淀,才能將這個品種徹底穩定下來。
其實品種培育這個事情,它的原理很簡單,就像是一塊調色板,你需要哪些元素,就把它添加進去調和一下就好了,難的地方就在于這個過程非常消耗時間,可能培育一個品種就要好幾年,穩定下來甚至需要十年以上的時間,過程極其的枯燥乏味。
眼下羅沖又讓司農寺培育肉用牛,其過程也是一樣的,不過和役用牛不一樣,肉用牛追求的是產肉量多,耐粗飼,好養活,還要長得快。
對于這樣的要求,那肯定是選擇以森林牛為主體就沒錯了,森林牛那平均肩高兩米的龐大體型,同等時間下,長的個頭最大,也就意味著更多的牛肉。
而且在漢部落現有的三種原生品種,和兩個雜交品種里面,森林牛是爆發力最強,同時也是肌肉最發達的一種牛,肌肉多就意味著全身都是腱子肉,在肉質品質方面,也是幾種牛里最好的。
本書由公眾號整理制作。關注VX【書友大本營】,看書領現金紅包!
因此這次提出培育肉用牛的時候,司農寺就已經根據經驗做出了目標,新品種的肉用牛最少要有一半以上的森林牛血統,因為森林牛本身就體型大,肉質優良,而且不挑食,只要稍微再輔以一些高原牛的溫順性格,就能調教出一個好的肉用牛品種。
而且肉用牛培育計劃中,基本上不會直接添加草原牛的基因,借著前幾次雜交的成果,司農寺這波是直接用優質的純血森林牛個體為父本,母本則是選擇了一批用高原牛為父本,草原牛為母本繁衍的一批雜交牛。
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保證新的肉用牛溫順聽話的同時,又不會因為草原牛的基因而過度矮化,導致培育出來的肉用牛體型縮水,在這方面,父系的基因還是很強大的,不服都不行。
“目前我們養殖場里已經做了第一次的配種工作,父系選了兩頭純種森林牛為種牛,母系是八十頭‘高/草雜交牛’,現在能夠確認受孕的就有六十七頭了,剩下的十三頭我們也準備在這個月內讓它們完成受孕,而且每頭牛包括它們未出生的牛犢子,我們都已經給它們做好了家譜,保證可以追根溯源,連它們祖宗是誰都能查出來。”
那養殖場的負責人很快就將目前的情況全都介紹了一遍。
羅沖聽后卻有些驚訝不已,當即問道,“八十頭母牛,就兩頭種公牛,這公牛夠用嗎?”
他嘴上這么說,心里卻暗中吐槽,一個公的配四十個母的,可別把腰給累斷了啊,不行就給它們補補?!
然而聽到羅沖的問話,那負責人卻是‘嘿嘿嘿’的笑了起來,旁邊有一個飼養員是從開源郡調來的牧民,聽到羅沖的疑問后卻立刻搶答道。
“首領有所不知,這種牛和種馬,在發情期的時候每天都可交和多次,但是為了保證質量,還是要控制一下次數,一般每天最多兩次,就可以保證母牛有效受孕,如果一個月內還沒有受孕,那么可以等第二輪再補種一次,現在剩下的十三頭沒有受孕的母牛,就是之前第一輪里面沒有成功受孕的。”
“哦?!”
羅沖聞言更是嘖嘖稱奇,心道不愧是種牛,真是‘太能干’了,不過隨后他又看了一眼正在中央牧場里放風吃草的母牛,看起來和平常的牛并沒有什么不同,頓時好奇的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