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沖他們則是再次上馬,跟著收割機一起行動了起來,旁邊還有禁衛拿著最新型的偏軸照相機在拍照留念,或是做著記錄,農場這邊司農寺的負責人也開始計時,準備測一下谷物收割機大田作業時的最快效率是多少。
嗚嗚嗚————
駕駛員拉響汽笛,推動操縱桿,前面的巨大鋼籠很快就在液壓柱塞泵的帶動下轉動起來,等鋼籠的轉速到了一定的程度,他再次推動動力操縱桿,收割機開始緩緩的向前前進,然后再扳動控制左右轉向的操縱桿,來控制收割機的前進路線。
熟練的駕駛技術很快就操縱著這個龐然大物向著麥田碾壓過去。
谷物收割機的前面是一個類似滾筒的鋼籠,上面是一根根很長的鐵條,不停的向前轉動,這樣在收割機前進的時候,鋼籠上那一根根的鐵條就可以把麥子向車輛的方向壓趴下,每次都能壓倒一排。
然后再被鋼籠下面的托板接住,下面的旋刀則是貼著地面將秸稈齊根斬斷,這個時候收割機頭部的鋼輥才會把切下來的整株麥子吞進去。
經過碾壓脫粒,鼓風機進行重力篩選,最后收割的麥粒就會從收割機側面的排料口排出來,直接排進側面外掛的糧斗車上,而那些被割下來的秸稈,再收割機內積累到一定大小的麥捆之后,就會從收割機的車尾排出來,直接掉在麥田上,只需要等著后續用拖拉機裝走即可。
突突突突突————
收割機的煙囪里噴吐著灰白的煙霧,不斷地啃噬著前方金黃的麥田,側面掛著的小車上,一道麥粒匯成的溪流源源不斷的流入其中,把小車的糧斗堆得越來越滿,看著這些收獲的糧食,讓人心情頗為愉悅。
而在收割機的身后,則是一片只留了七八厘米秸稈根部的光地,上面還有一道道的車轍和馬蹄印跡。
佘辛在一旁看的頗為感慨的說道。
“首領,想當年我們剛加入漢部落的時候,那時候大家收糧食還是光著膀子,帶著斗笠,拿著鐮刀,左手抓一把,右手割一茬,一天也收不了多少糧食。
“而且那還不算完,割下來的糧食還要進行晾曬,然后拿到打谷場進行脫粒,什么石碾,竹耙,驢子,小推車,什么工具都用上了,脫粒也要脫上一天,有時候還脫不干凈,生怕沒把糧食全都弄下來,浪費了就讓人心疼。
“可是現在,說實話我真沒想過種田有一天會變得那么容易,用這收割機收麥子,一排就能割下八米寬的麥子,還是連續不停的割,割完還不算,還能自動脫粒,這收割機簡直太厲害了啊!一臺收割機要頂的上多少人力呦?!”
佘辛的一番感慨,聽的周圍眾人全都不自覺的點點頭,可不是咋地,種田的經歷他們大部分也都嘗試過,知道種地的辛苦,要是沒有這些鋼鐵猛獸,就絕不會有如今他們眼前的這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