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雍看清楚來人,微微皺眉。
當初游說管亥背叛劉備的說客,正是辛評。
辛評擁有煽風點火特性,游說能力不亞于簡雍。
諸葛玄、諸葛瑾卻看向辛評身邊的少年。
此人不到十歲,卻身著紫袍,錦衣玉食,不像是童仆,很明顯是世家大族之后。
諸葛瑾看著此人,莫名心生好感。
諸葛玄不解:“樂毅為何派一個小童前來游說?”
少年冷哼:“我為江東孫氏孫權,不是什么小童。”
“嘶,江東孫氏……”
諸葛玄在內的一眾諸葛氏的宗親族老,無不驚訝。
江東猛虎孫堅,威震中原,江東孫氏眾人在徐天勢力出任要職,諸葛玄也略有聽聞。
諸葛氏與孫氏相比,勢力還是差了不少。
“江東孫氏啊。”
諸葛瑾見到孫權后,偏向于投靠徐天。
每一個武將都有羈絆和親密武將。
諸葛瑾的一個親密武將就是孫權。
因此,徐天專門派孫權隨軍,與樂毅招攬瑯琊諸葛氏。
孫權人小鬼大,出身世家,因此也不怕事,與諸葛玄、諸葛瑾等人侃侃而談。
“這下不好了……”
簡雍作為說客,發現諸葛瑾對孫權有好感,知道事情不妙。
辛評、孫權前來游說諸葛氏的資本,不只是孫權、諸葛瑾之間存在羈絆,而且,徐天實力雄厚,這是拉攏諸葛氏的重要資本。
辛評則與簡雍爭鋒相對,不給簡雍繼續游說諸葛玄的機會。
簡雍即使巧舌如簧,雙方的實力對比擺在這里,簡雍游說也改變不了雙方的實力對比。
“你們暫且離開塢堡吧,我們會做出抉擇。”
諸葛玄聽了雙方的條件,于是令簡雍、辛評、孫權離開塢堡。
“子瑜,是前去荊州,還是留在中原,你是否已經心中有數?”
諸葛玄發現侄子諸葛瑾擁有不亞于自己的才能,再加上諸葛瑾是兄長的長子,相當尊重諸葛瑾的判斷。
諸葛瑾望著離開塢堡的孫權,不知為何,諸葛瑾對孫權心生好感:“劉備雖說有天子之氣,但侄兒觀孫權此人,也有天子之氣。然而即使如此,孫權所在的江東孫氏,卻依然為冀州牧徐天效力,由此可見,真正有希望取得天下者,還是冀州牧。”
諸葛玄啞然。
徐天敢收下氣運旺盛的江東孫氏作為部下,說明徐天還要凌駕于這一批三國的氣運之子之上。
“看來侄兒你已經想好了投靠哪一方諸侯,叔父也不阻攔你了。恰好徐天遣軍南下攻打瑯琊國,投靠徐天,可以保全鄉里。”
諸葛玄嘆了一口氣。
諸葛瑾心思縝密,立即察覺到諸葛玄心境的變化:“莫非叔父不留在瑯琊國?”
諸葛玄搖頭:“我為荊州牧屬吏,本來奉命前來,招你們兄弟姐妹數人前去荊州,既然你們選擇留在中原,我便不再勉強。但劉荊州待我不薄,豈能離去?”
諸葛瑾沉默一會,而后說道:“叔父,保重。”
諸葛亮因為年紀小,無法做主,所以基本上由諸葛玄、諸葛瑾決定諸葛氏的命運。
偏偏諸葛瑾親密的主公孫權在徐天陣營,諸葛氏最終在諸葛瑾的帶領下,依附冀州牧徐天。
于是,諸葛亮留在了中原。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憲和不必自責,我們撤至開陽縣,再看看是否可以另覓良才。”
劉備得到諸葛氏告知,諸葛氏決定依附青州軍,在失望之余,沒有責罰簡雍。
再厲害的說客,也要有強大的軍力作為后盾。
張儀為何可以游說六國入秦?
除了張儀的口才,更重要的是秦國無可匹敵的強大國力!
劉備在前期只能算得上是小諸侯,與徐天、袁紹、曹操這種級別的大諸侯,無法相提并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