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屁》”
“今天中午”
“我吃了很多土豆”
“于是”
“我不停地放屁”
“我對父親說”
“我與詩人的距離”
“只差一個你”
“父親卻說”
“你別放屁”
“……”
“《京城》”
“玄武的天”
“是晴朗的天”
“銅州的人民”
“好喜歡”
“遠望酆臺”
“高聲喊”
“我愛你”
“海甸!”
“……”
池景行將幾首即興“創作”的“詩”編入圍脖后,又改了改錯別字,便果斷點擊了“發送”。
幾分鐘之后,便有成千上萬的吃瓜群眾蜂擁而至了。
許多人只是讀了幾段,就忍不住拍案叫絕起來,然后就紛紛點贊、轉發和評論起來。
這篇文章的評論區,很快就成了歡樂的海洋,仿佛有無數“詩人”在此狂歡。
“終于等到你,還好我沒放棄,我就知道,池哥是不會錯過這個大瓜的。”
“池哥寫的才叫詩嘛!我就特喜歡《京城》這首,這首詩的意義實很是深遠啊,她不但體現了京城各區人民的親密合作,而且還寫出了京城各區縣之間的團結奮進。”
“我最喜歡第一首,這首詩一語雙關地,諷刺了甄某某和她爹。”
“世界本沒有詩/只要學會滾鍵盤/這世上也就有了詩。——魯迅。”
“池哥這是把文壇的最后一塊遮羞布給扯下來了啊!”
時代》。”
“我一直以為/寫詩很難/直到我按了/回車鍵——《我也會寫詩》。”
“你/和詩人/只差一個爸爸/和幾句臟話。——《詩人》”
“……”
池景行發完圍脖之后,只略略讀了幾十條評論,便選擇了深藏功與名。
甄琛這種戰斗力只有五的渣渣,而且現在都已經人神共憤了,實在沒必再花更多的精力去關注她。
就不知,打了小的,老的會不會撕破臉皮下場?
多半不會吧?
管他呢!
大不了兵來將擋、水來土掩而已!
池景行關掉圍脖之后,便給梁雁北發起了飛鴿,與之互道了晚安。
雖是老夫老妻了,但該說的“晚安”,也還是要說的。
就像,某篇英語課文里表述的一樣。
某位住樓上的人,每次上床時都是肆無忌憚地踢掉鞋子,樓下的人也是習慣聽到那兩只鞋子砸樓板的聲音,才敢安然地睡去。
某一天,樓上的人踢掉了一只鞋子后才意識到自己的不禮貌,于是把另一只鞋子就輕輕脫掉了,這么一來,樓下的人就該睡不著了。
這,就是習慣成自然。
既然每天都互發飛鴿互道晚安的,突然不發了,那下次見面時,指不定人家就得說了,“你是不愛我了嗎?你都不在乎我了!”
這又該,怎么回答呢?
倒不如定個備忘錄,或是讓飛鴿出一個“定時發送”的功能,就像鬧鐘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