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現這么多的討論,其實也是因為這首歌在喜歡的人眼里可以吹到爆,在不喜歡的人嘴上,則直接踩在了地底,——典型的毀譽參半。
“有朋友看了小破站的《最美的夜》,嚴肅向我推薦了《萬物生》。找來聽聽,真的很好,這一首歌,我覺得沒有什么可以挑剔的,歌詞印象特別深刻,當時還不知歌詞來自某佛經,看過歌詞,覺得這文字不俗,用字,節奏,意向渾不是當下的常見味道,聽到‘兩只魚在天上飛’一句,一剎那,讓我無知的彷佛看到了八大的畫,整個旋律,高遠,靜潔,池哥的假聲很結實、音色好,技巧極高卻聽起來天成不飾。聽他唱歌總感覺旋律就在讓的身體里,歌唱,只是聲音如意流淌出來而已,因為這首《萬物生》,池哥也為此讓我驚為天人。”
“……”
“剛聽完《萬物生》,說真的,初聽時還真被池景行同學的獨特嗓音及這首曲風給驚艷到了,因為她實在有別與當下流行的歌曲。但回味了幾遍后,發覺也不過如此。可能很多聽眾的感覺和我是一樣的,純粹就是圖個新鮮好玩而已。”
“宗教音樂,再加上一點點電子曲風,都是足夠吸引人眼球,但我想說的是,僅從佛樂的角度出發來評論,這首歌還真不如黃慧音的那些作品,人家寫的、唱的,那才真叫佛樂、天籟呢!”
“……”
“我沒去過藏地,但我在池哥的聲音里、從這首歌曲子的旋律中,卻找尋到了藏地的影子,我看見遼闊高原的天恐,我看見白雪皚皚的山谷,我看見以前所有對藏地的幻想。”
“我以為這首歌可以幫我抵達藏地,完成一次充實的精神旅行。可我錯了,我依然只是憑借自己的經驗,所見、所想來詮釋藏地,這首歌僅僅起到了勾引我的作用。”
“……”
“在我周圍,沒人喜歡這首《萬物生》,我推薦了一圈,往往都是聽不了十秒便把耳麥摘下來了——與此同時,我的嘴巴也不由自主地嘟起來了,我喜歡這首歌,到連續聽半天都不停歇的地步。”
“這首歌有一種迷惑人的魔力,充滿原始的擴張力。雖有電子樂的痕跡,但仍散發一股遠古的清香,似乎在抒發生命的美麗與辛勞,不褒不貶,淋漓盡致地譜寫著生命。池哥的音域很廣、后韻很足、空靈與野性并重,真真有醍醐灌頂之感。”
“歌詞比較蒙朧,意思零碎,給我們提供了一個不完整卻十分空曠的畫面。閉上眼睛時能感受到一幅十分干凈、清楚的畫面。藍天、白云、河水、山鷹、寂寞的魚、白茫茫的雪、金黃的旗子以及風塵仆仆的行人們。這樣的情景,在如今高樓林立、燈紅酒綠的城市,是多么難能一見的畫面啊。”
“這樣的曲風、這樣的歌詞,在一片柔軟的靡靡之音中,實在難能可貴、與眾不同。”
“……”
“《萬物生》詞在清淡、簡短中反映萬物生長的奧秘,不亞于一部長篇巨著,這就是中國文化魅力所在,這也是,她的大雅之處。如果我是諾貝爾文學獎的評委,來賞析《萬物生》的詞,就一個“好”字。這個‘好’代表了她的價值。中國審美有句名言,‘無畫處皆成妙境,’沒有一個人能解釋“妙境”何在?所謂妙不可言,只能感受、頓悟或引起你情感的共鳴。我一遍一遍地聽著《萬物生》的旋律,每次都有不同的感受,有時會產生一種悲歡離合的心境,有時悲壯的想流淚。——這就是生命的層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