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景行此時所唱的《ヤキモチ》(《吃醋》),正是此前他在百花電影節上唱過的《起風了》的原版,這首歌原本是另一個時空的《深夜食堂》的片尾曲,原作者為島國歌手高橋優。
優先生并非學院派音樂人,而是類似于江湖派的創作型歌手,能夠嫻熟地駕馭民謠、搖滾、流行等多種現代音樂風格,——與目前國內音樂地位比較高的周宇豪和池景行是一個類型,
至于這首《ヤキモチ》,其歌名的直譯是“燒年糕”,也有“嫉妒”之意,這個一語雙關的名詞用作歌名,出現在《深夜食堂》這樣一部與與飲食有關的電視劇中,真可謂是相得益彰了。
這首歌的主歌部分運用了大量切分節奏,這樣做的其實為了模仿女孩子的俏皮可愛,畢竟,這首歌翻譯過來的意思是“吃醋”。
在傳統日系流行歌曲中,在最后的副歌前往往會加入一段管弦樂的到solo,一般是小提琴或薩克斯,也有用到鍵盤或電吉他的,但這首歌并沒用到這樣的solo,而是在間奏之后,用一段獨白的人聲來進行過渡了。
而隨著伴奏漸弱,與間奏時的暴躁型旋律形成鮮明的對比,以此增加這首歌的對比性和感染性,聽眾也不會產生審美疲勞。
不過,池景行選歌顯然不用考慮太多因素,他之所以選擇這首歌,其實是因為有現成的編曲,——當然也不無叛逆之意。
被臨時抓來當成壯丁嘛,當然要小小表達一下不滿啦,要不然,他唱過的一些歌曲,比如說《十年》、《好久不見》也同樣是有現成編曲,同樣有還沒唱過的粵語版的。
在春晚上唱粵語,哪有唱日語更驚世駭俗啊?
不過,華夏原本就是個包容的民族啊。
既然有不少外籍表演嘉賓登臺,既然已經出現過了英語歌,怎么不能唱日語呢?
但當他報出日文歌名時,現場的大多數觀眾和電視機前的無數觀眾就都有了不太好的預感,各種猜測之后再聽到他唱出的第一句時,許多人便忍不住嘀咕了起來。
“瓦特?歌名好像是日語?池哥這是要在唱日語歌嗎?”
“果然!不幸被我猜中了,這也太……太特立獨行了吧!”
“前面幾句聽來怪怪的,還是《起風了》比較順耳,再往下聽聽吧,池哥從來不會令人失望的。”
“以前總是奇怪《起風了》中歌詞——‘那長野的天依舊那么暖’中的‘長野’是啥意思,現在終于破案了,——顯然,池哥顯然是先填的這首歌的詞啊!”
“雖然聽不懂什么意思,但是感覺很好聽的樣子,等待著出音頻之后單曲循環吧!”
“……”
相比《起風了》,池景行此時所唱的《吃醋》的開頭并不算驚艷,甚至還有人覺得有些刺耳,但聽到副歌部分后也就真香了。
這首歌就像一瓶烈酒,其濃烈的情緒不是那么平易近人,等接受了,也就再也離不開了。
不過,即便此時聽的是池景行唱的《吃醋》,無數的觀眾們還是自然而然地將情緒代入到了《起風了》這首歌中。
年紀越大的人,越有更多的感慨。
誰不曾年少?
誰不曾意氣風發地大喊著,這個世界是屬于我的!
誰不曾相信,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美好的,同樣也相信只要努力就一定有回報,甚至為了理想去赴湯蹈火,為了胸中的一腔熱血不畏艱難險阻。
而現實,卻是無比殘酷的。
真正能實現理想的終究是少數,太多的人都在默默無聞中向現實屈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