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紫女傳回的情報只是蛛絲馬跡的話,那么隨著從燕趙齊三國更多情報的傳回,幾乎已經可以肯定,四國合縱的局面已經形成,而在四國合縱的背后,還有一個劃水的齊國。
這一次的四國合縱在歷次合縱中單以兵力論,連前三都稱不上,但論到團結,除了當年五國攻齊的戰爭,這次可謂是最為齊心協力的結果。
這其中固然有信陵君的作用,但更大的促成因素卻是嬴政本人。
韓國的覆滅雖然已經過去了三年,但它對五國的沖擊卻沒有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被沖淡,反而在時間的沉淀中愈發的沉重。
韓國的滅亡太過迅速,而在滅亡之后,韓國被清洗的又太過干凈,這讓四國的君主都感覺到了沉重的壓力。
而更恐怖的是,那樣一個可以輕易摧毀一個國家的戰爭機器卻在過去的三年中徹底沉寂下來,發動戰爭的秦國固然恐怖,但那個時候,其余諸國最起碼還知道秦國的目標,以此來確定自己的國策,但沉寂下來的秦國卻讓諸國無所適從,他們根本不知道自己是否會稱為秦國突然間發動攻擊的目標。
還有另外一件事情,使得諸國不得不作出應對,那位深居咸陽宮三年之久的秦王已經過了十六歲的生辰,按照虛歲的說法,這是一個即將成年的秦王。
那樣一個在不能完全掌控秦國的情況下,還能一舉覆滅韓國的少年,在他真正成年之時,只會變得更加恐怖,所以,他們必須有所行動。
隨著越來越多的消息匯集在咸陽宮,驚鯢終于不用天天打盹了,相比之前的無聊生活,她更喜歡現在這般有用的感覺。
“趙國沒有了燕國的掣肘,雖然我們沒能得到趙國兵力的具體數據,但也得到了趙國囤積的物資數據,趙國應該能夠出兵二十萬。”驚鯢整理著書簡對在窗臺邊看風景的嬴政說道。
“接下來的是魏國,你可以直接跳過了,只需要將楚國的兵馬統計出來就可以了。”嬴政眺望著剛剛升起的太陽,清晨的道道涼氣撲在面上,可謂是無比的愜意。
“根據楚國運到大梁的糧草來推斷的話,東路軍應該有十萬人,而負責南郡方向的西路軍,應該在二十萬人左右。”驚鯢推開面前關于魏國的情報,直接打開了來自楚國的信箋。
“在加上燕國的五萬人馬以及魏國的十萬,也就是說此次聯軍人馬在六十五萬左右,可真是一個了不得的數字。”嬴政稱奇道。
六十五萬兵馬,對著這個時代來說,可謂是最為龐大的一支部隊了,即使是秦國,想要征召如此規模的兵馬,一時間也難以做到。
當年的函谷關一戰,有信陵君在占據優勢的情況下掛帥,也不過五十萬人而已,這次少了一個韓國,還能湊集六十五萬兵馬,楚趙兩國可謂是真的出了死力了。
“他們人數雖多,但他們終會敗在大王手中。”驚鯢看著嬴政的背影,肯定道。
此時已經轉過身來的嬴政看著一臉篤定的驚鯢,不由笑了起來。
“大王為何取笑我,難道我說的不對嗎?”沒能見到想象中的回應的驚鯢不解道。
“不,你說的很對,他們會敗在我的手中。”嬴政回道。
驚鯢自然不會這道在她那張嘴中說著這般話時,會有一種什么樣的反差感,而這種反差感會塑造出另外一種東西,謂之反差萌。
這樣的情報在到達咸陽宮后不久,就已經抄錄了數份送往相國府與蒙府,還有一份去了華陽宮。
在驚鯢整理情報的同時,已經受到備份的相國府蒙府以及華陽宮也在分析著情報背后的內容,只不過,每一個人的關注點都不一樣而已。
不管立場如何,這三人都可以說是當世的人杰,對于書簡中的內容,他們都清楚的意識到事態的嚴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