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徑關,作為由太原進入趙國腹地的必經之路,其戰略價值自然非同尋常,但是,井徑關的地勢實在太過險要,在茫茫太行山之中,扼守著一條山中小道,這對于進攻方來說,無疑是極度不友好的。
但是,山河之險永遠不如人心之固,上天在給了趙國地利的優勢之時,同樣也給趙國挖下來了一個大坑了,那就是軍心。
趙國上下從來沒有想到過秦軍會在聯軍的攻勢之中率先發動了進攻,更然他們不曾想到的是,秦軍的主力竟然會將井徑關作為攻擊的首選對象。
因此,雖然趙王偃在與龐煖定下的軍略中,也曾考慮到井徑關有可能發生的戰事,并為此對井徑關的防御力量做了加強。
可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有龐煖的謹慎,井徑關的守軍還是懈怠了,而更可怕的情況是,如今的趙國境內的地形對秦軍來說,根本就沒有秘密。
種種原因合力的結果哦就是,這座太行天險之地,十分輕易的就落入了桓齮大軍手中。
夕陽,井徑關關樓之上,須發皆白的老將桓齮向東方眺望著,在落日的余暉中,遠方的景色已經十分模糊,但桓齮并不在意,趙國,這個讓秦軍流血最多的國家,他終于將自己的足跡踏進了它真正的腹地,而不是之前的太原。
而他將會由此地出發,在武安君不曾到過的地方去與趙軍決戰。
作為武安君曾經的副將,在桓齮心中一直都有一個目標,那就是跟上武安君的腳步。
當年的長平大戰他亦有參加,那場慘烈的大戰不僅是武安君的巔峰之作,亦是他人生中最為難忘的時刻,那般的大戰足以用一生去回味。
作為純粹的武將,所欲者跑不出兩項:生前戰無不勝,死后青史留名。
而他人生中的最后一戰,將為他實現這兩個夙愿。
他做不到武安君那樣盡滅四十五萬趙軍,但他卻可以在他人生的最后一戰中滅了二十萬趙軍,他從不想著自己能夠超越武安君,但他卻希望自己能夠跟上他的腳步。
“蒙恬,你說,我軍與趙軍最終的決戰之地會在哪里?”收回視線的桓齮對身后的親兵統領蒙恬問道。
“肥。”剛剛成年初露崢嶸的蒙恬回答道。
“上將軍這三年來確實沒有閑著,是真的將你調教出來了。”桓齮笑道。
“蒙家有你,當保四代不衰。”桓齮說著已經向關樓之下走去。
此戰過后,他也要學學蒙驁了,他的功業已經足夠了,也是時候為后人考慮了。
蒙恬跟上桓齮,心中想的卻是曾經作為郎官之時,他與李信等人在大王的引導下對未來對趙戰爭中的推演。
那是時候,他充當趙軍統帥的角色,而不要臉的李信則掙得了秦軍的角色,關于那場戰爭的推演,兩軍的決戰之地正是在肥,只不過當時他與李信誰也沒能打敗誰。
曾經的游戲竟然在現在變成了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