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鄲。
自諸國再次聯盟之后,趙王偃的高光時刻就真正到來了,六十多萬的大軍對秦國發動的空前大戰,在趙王偃看來,即使不能重創秦國,也能讓秦國在十年之中無力東出,而在這十年之中,他將徹底掌控趙國,并將自長平大戰之后一直出于虛弱之中的趙國帶出困境,在他手中將會再現曾祖武靈王時期的輝煌。
可是,他的暢想未能持續多久。
當他得到井徑關失手,秦軍十萬重甲兵出現在太行山山口的消息時,這位繼位三年的趙王的心情瞬間不好了。
太行山作為趙國西境的屏障,一旦被秦軍占領,那么,整個趙國腹地就處于秦軍的兵鋒之下,以太行山對趙國腹地居高臨下的地勢,井徑關的失守,可不僅僅只是失去屏障那般,更是讓趙軍徹底處于被動,地利他們已經失去了一半,他并不知道,事實上他趙國已經沒有地利了。
“呵,嬴政果然還是如同先前一般陰險狡詐,竟然給孤來了這么一手。”趙王宮內的趙偃盯著地圖道。
“大王,我軍主力盡在南線,而如今西部屏障又已丟失,我趙國將完全暴漏在秦軍的兵鋒之下,如今我們只能盡快將龐煖將軍調回,以奪回井徑關。”郭開諫言道。
而在他的心底卻在想著另外一件事情,井徑關的失守,他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到底有多大?
“十萬秦軍頓兵于井徑關之下,要想奪回井徑關,可不是十萬人能夠做到的。”趙王偃轉過身道。
“可如此一來,我軍將徹底處于被動,無論龐煖將軍能否在南線戰勝秦軍,我趙國西部都將化為一片廢墟啊。”郭開勸解道。
如今趙軍精銳盡在大河一線與秦軍大戰,國內雖然還有兵力,但一部分需要防守北方的狼族,邯鄲又不能真的成為一座空城,因此,趙國西境雖然還有守軍,但無論兵員數量還是素質,都不可能抵擋得住桓齮所率的重甲兵,那可是能以步兵對抗趙國精銳騎兵的兵團。
郭開雖然已經賣了好幾次趙國了,但他卻不想趙國真的完蛋,要知道,趙國可是他與秦王做交易的本錢。
生意嗎?本就是細水長流的買賣,一錘子的買賣是發不了財的。
有趙國在,他才是相國,才有資格與秦王做交易,聰明的郭開又豈會去做那涸澤而漁的蠢事。
因此他賣趙國固然賣得爽利,但在此時,他卻是真的想要幫助趙王化解眼前的危機。
“孤若此時撤兵,豈不是真的如了嬴政的意,當年孫臏與龐涓的決戰可就是因為我趙國而起的。”趙王偃沉思道。
圍魏救趙的故事中,他趙國可是第一配角,他又怎能想不到,秦軍真正的目的會是引誘自己撤軍,一旦趙軍從大河沿岸撤退回援,井徑關能否收復尚在其次,但此時合縱攻秦的大計卻是要功虧一簣。
聯軍中雖然楚國出兵最多,但真正的戰力擔當卻是他趙國,一旦沒有了趙軍的參戰,楚國一國之力獨木難支,至于魏國,首鼠兩端之輩,又豈能真的指望他們。
雖然還有一個燕國,但趙王偃表示,他從來就沒有將燕國看在眼中,之所以將燕國拉入合縱聯軍,只不過是為了充充人頭,壯壯陣勢而已。
胸懷大志的趙王偃十分清楚,此時他必須頂著,他要與嬴政比耐心,誰先慫,誰就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