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活下去的燕丹,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讓自己死去,最起碼要讓敵人相信自己已經死了。當秦軍在攻破燕軍大營的那一刻,在燕王所在的大帳中同時燃起了火焰,在火焰中是十數位自殺身亡的燕王親衛以及以為身著王服,腰佩印璽的青年。
當秦軍徹底平定燕軍殘兵的反抗來到中軍大帳之時,原先的大帳早已化為了灰燼,李牧站在一片廢墟之前,默然不語。
“啟稟將軍,從廢墟中一共清理出十七具燒焦的尸體,死者身份難辨,但其中一種腰間配有燕王印璽,很可能是燕王丹本人。”一位負責清理廢墟的秦軍百夫長從廢墟中走出對李牧稟報道。
“燕王丹死了?”李牧聽到屬下的匯報,接過了那個即使在烈火中也不曾焚毀的燕王印璽。
“不能確定是否真的是燕王丹本人。”白夫長回答道。
“蒙恬,這件事情你怎么看?”李牧說話間將問題拋給了自己的副將蒙恬。
“回稟將軍,無論燕王丹是否是活著還是已經死去,其實都已經不重要了,在法理上,燕王丹已經死了,即使還活著,那也不是燕王丹,而是一個不知名的青年而已。”蒙恬斟酌了少許回答道。
“是啊,在法理上燕王丹已經死了,這個結論對我秦軍是最有利的。”李牧沉吟道。
無論燕王丹是否還活著,對于秦軍來說都不重要,秦軍此時需要做的就是將燕王之死這件事情做實,在法統上讓燕王丹真正的死亡,失去了政治上的號召力的燕王丹,即使活著,也只不過是一介江湖匹夫而已。
隨著燕軍新軍的徹底覆滅,燕國唯一一支能夠抵擋秦軍的力量消失了,燕國,除了城墻勉強還能阻擋秦軍的兵鋒之外,再無任何能夠抵擋秦軍進攻的力量。
但城池之堅卻從來不敵人心之變,當秦軍覆滅燕國新軍,燕王丹自殺身亡的消息在燕國境內傳開之時,燕國上下最后的一絲的勇氣也消失了。
慷慨激烈以身報國的人雖然有,但更多的人想著的卻是活下去,活著,至于頭頂是燕王還是秦王,對于他們來說,并不重要,因為無論是燕王還是秦軍,離他們都太過遙遠了。
甚至在普通人的內心深處,反而有一種期待感,如果秦軍占領了燕國,他們就不用再打仗了吧。曾經的韓國人,現在也沒有生活再水深火熱之中啊。
隨著燕王丹的‘死亡’,燕國新軍的覆滅,燕國的國雖然還沒有被滅,但心理防線卻被徹底摧毀了,秦軍兵鋒所向之處,除了遇到一些零星的抵抗之外,可謂一路暢通無阻。
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已經從當初的決戰戰場推進到距離燕國國都不足三十里的地方。
但李牧卻并沒有與還在攻打薊城的蒙武所部會師于薊城城下,而是讓負責支援他的姬無夜所部重新回歸蒙武的麾下,自己則帶領麾下的大軍徑直繞過薊城,朝著更為遙遠的方向而去,那里是薊城之北,燕國的遼東郡所在。
“李牧這是不想與我爭功啊。”看著重新回歸的姬無夜,蒙武復雜道。
如今,李牧已經摧毀了燕國新軍,據傳燕王丹更是已經身死,這樣功勞唉此次的滅燕之戰中,已經位列第一了。
自己終究還是落后了,是李牧先摧毀的燕國新軍而直接摧毀了燕國抵抗的意志,而不是自己先攻下了薊城,摧毀燕國的精神。
這一點是他輸了,若是李牧此時選擇與自己合并共同攻打薊城,蒙武也無話可說,因為這是他落后的結果,若是他能夠率先攻下薊城,大概會選擇南下,與李牧會師共同攻打燕國新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