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他們現在這樣,已經沒有什么故事可言,或者說,每天都是新的故事。
一個人的一生,前半生在追尋著各種事物。但當ta成立了家庭,有了孩子后,那么ta的一生也將穩定下來。
為什么上一輩的人總是說趁早結婚,穩定下來?
當你有了家庭,有了孩子,就有了屬于自己的牽掛。
這份牽掛不是來自天生上的血緣,而是屬于你自己在前半生所做出的選擇。
這是屬于你自己的家庭。
“每天一起回家”
“每天創造新的故事”
“時間流逝”
“我們也隨之流逝”
“在久遠的未來”
“也請一直成為我的愛”
……
歲末的陽光,靜靜地沐浴著大地,落在院子的草地上。
院落里,一位老人安靜的坐著。
秋日的陽光很靜,也給了人一種淡淡的溫暖。老人坐在那里一動不動,像是這陽光一般,靜美的散發著生命里的余熱。
陽光撒下,落在老人的身上。
老人那滿是褶皺的臉上,是名為安詳的樣子。
時間一點一滴的流逝,天色漸漸暗了下來,老人從椅子上站了起來,步履緩慢卻平穩的走進了房間。
站在臥室里,抬頭望著臥室正中央的那張全家福,老人輕輕的笑了。
這是幾十年前的老照片了,那時的她還是一個小姑娘,經常和他拌嘴,姐姐會溫柔的看著他們拌嘴,那無奈而溫柔的神情,現在依然歷歷在目。
老人端詳了一會兒便收回了目光,從臥室里走了出來,打開冰箱,取出晚餐所需的菜品,走進廚房。
本是有保姆照顧她的,但都被她拒絕了。
當人的生命來到盡頭后,人們總是會有所感覺。
她一生隨波逐流,曾輝煌過,也曾失落過,她未曾踏足山巔,也不曾墜入低谷。
她的一生相較于親生姐姐,顯得過于平淡了些。但是,恰恰是這樣平淡的人生,讓她能夠從更好的角度,去對待自己的人生。
過往的榮譽與成就隨著時間而去,她的名字也漸漸泯于世間。
她并不感到遺憾,甚至還有些小慶幸。
她曾想回歸普通人的生活,也有很久很久了,如今也算是得償所愿。
簡單的燒了一盤菜,蒸了一些米飯,作為今晚的晚餐還是有些過于豐盛了。
她的身體似乎已經開始拒絕吸收任何外來事物,這仿佛是在預示著什么。
不過,倒也沒關系。
這一輩子,她見過太多的生離死別,在她年輕時就已經體會到了生與死的界限其實并不遙遠,或許只是你的一個念頭,就可以改變這二者之間的界限。
她活了這么多年,一路上走走停停,放縱過、妥協過、肆意過、服從過。
現在,一切都已經不重要了。
老人認真的吃著這份親手做的晚餐,就像是在吃著自己最后的晚餐。
或許,可以拋棄像。
一小碗的米飯吃了一小半,這飯量甚至比不上當年的姐姐。
老人頗為無奈的笑了笑,艱難的從餐桌前站了起來,端著餐盤一步一步的向著廚房移動。
仔細的清洗著餐具,沒有借助機器,即使現在科技發達,機洗要比手洗更加干凈,老人還是選擇了手洗。
將清洗完畢的餐盤放到臺架上,拿起紙巾擦了擦手掌。
將圍裙放到門框上掛好,轉身向著臥室的房間走去。
輕輕拿起床頭上的相框,里面五名青澀的少女笑如陽光,每個人都對著鏡頭露出了自己那個年紀最美的笑容。
老人蒼老的手指輕輕摩擦著相框,眼睛里浮現出濃濃的追憶之色。
看了看時間,將相框小心的放好,脫掉鞋子,平躺在床上,將被子蓋在身上,關掉了燈光。
整理了一下被子,老人臉上露出一抹笑容,緩緩的閉上了雙眼。
“晚安,鄭秀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