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來人往的大道上與往常不同,多了很多頭包著方巾,背著書籠的讀書人,家境富裕的,帶著家丁趕著富麗堂皇的馬車,身邊跟著兩三個同樣頭包著方巾的小書童,有的讀書人則是獨自背著書籠,汗流浹背地一路走過來,一看就是家境貧寒,雇不起馬車的。
一下子來了這么多年紀輕輕,風華正茂的讀書人,引得路人駐足側目,在路邊指指點點。
“這位公子生得相貌堂堂,今年肯定能夠高中了。”
“那位公子走路還在看書,也不看路,就不怕摔了,真真讀成了書呆子。”引得路邊的婦人咯咯笑。
蘇玥搖著大蒲扇,倚在茶棚的柱子上,看著路上形形色色的讀書人,這才想起,今年是大比之年,到了八月,就要進行三年一次的秋闈。
前世,顧公子顧延年就是今年參加的秋闈,然后中了舉人。
像顧家這樣的名門望族,家宅綿延數里,城外的山頭、良田,魚塘有一半是顧家的。顧家是大族,也是耕讀世家,從前朝到現在陸陸續續出了二十幾位兩傍進士,到了明年,顧延年也會中了進士,只不過名次比較靠后,是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三年后,她嫁到顧家,別人都說他們蘇家女能嫁到顧家這樣的大族,是祖上顯靈,高攀了,她知道實則是顧延年覬覦她的美貌,并不是喜歡她這個人,在顧家的那兩年,受盡了婆婆和妯娌的氣。
這一世,不要再與顧家有任何的瓜葛。
“前面有家茶棚,我們進去歇歇腳。”兩個背著書籠的讀書人,往茶棚這邊靠近。
平日里喜歡在樹下乘涼的好事之徒,跑到大道上看熱鬧去了,大比之年三年一次,三年沒有看過這副壯觀的場景了,整個廣東的秀才都來了。
沒有好事之徒的苦心勸告,讀書人自然而然地走到了茶棚邊上。
“兩位公子,喝茶還是喂馬?”說完這句話,蘇玥發現兩人后面根本沒有馬,也就是說他們是走路來的,這么熱的天,這么遠的路,蘇玥不由地低頭睨了人兩眼,兩人都是穿了粗布衣裳,家境不怎么樣。
什么時候她也像世故的商人一樣,以貌取人了?蘇玥被心中的想法嚇了一跳。
聽到喂馬,其中一個性格開朗的書生笑了起來,“姑娘說錯了,我們不喂馬。”
“不喂馬那就是喝茶啊。”
書生覺得這位姑娘有點有趣,故意打趣道,“你開的不是涼茶鋪子嗎?”
“我們的涼茶有點貴,五十文一碗。”蘇玥悠閑地搖著蒲扇道。
聽到五十文一碗,旁邊另一位面色沉靜的書生意欲往回走,他們走了一路,走得大汗淋漓,連三十文的馬車都舍不得坐,五十文一碗的涼茶哪舍得喝……
書生拖住人,朝蘇玥道,“我們不喝茶,借姑娘的茶棚歇歇腳,不知姑娘能否行個方便。”
蘇玥也是窮人,知道窮的滋味,點點頭,大蒲扇一指,“自己找凳子坐。”
“多謝姑娘。”書生笑著拱手致謝,拉了另一位書生過來坐下。
蘇玥見是兩位窮秀才,讓紅蕉上了兩碗白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