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重熙動作利落地跨上馬,揚鞭疾行。按照自己早先前得到的消息李、秦二家的親眷皆被反軍挾持,李忠嗣和秦頤彥二人被逼無奈下不得不交出兵權,至今生死未卜。
剛剛那封信是他安插在城中的探子傳出來的,只粗略說了城中目前情形如何,對于秦、李二家現在的處境卻一字未提。
河西一道所統轄的赤水軍、大斗軍、建康軍、寧寇軍、玉門軍等常年屯軍于西北。
本朝開國之處,將天下化為十三道,其中最重要的一道就是河西道。設立此道一來可以對抗野心勃勃的吐蕃和突厥,二來可以和隴右、朔方兩道互相協防抵御外敵。
此次先是關隴內部不合,安氏借機生事。趁著李忠嗣手忙腳亂之際,挑唆吐蕃犯境。
由南向北攻擊沙、瓜二州,致使玉門關因此告急。而作為河西節度使的李忠嗣不得不遣兵支援,沒想到他派去的人居然中了埋伏,斷了音訊。
之后吐蕃攻陷城池、屠戮百姓的消息一經傳開,肅州城又陷入了守外虛內的地步。
城中流言四起,反軍頭目安思明設計擒獲李忠嗣,并以其年邁母親和妻子相挾,逼迫李忠嗣交出手中兵權。
在安思明控制住肅州以后,本該繼續進犯的吐蕃卻似乎和安氏達成了某種默契。
不僅不在繼續攻城,甚至于將大部分兵力撤出西移回吐蕃。只余少部分人守著玉門關,其他人皆數盤踞在沙洲。
作為節度副使的安思明以李忠嗣病重,秦頤彥受傷為借口,稱為了維持局勢穩定,并沒有攻打吐蕃將其徹底驅逐處境。反而是避而不戰。
如今整個肅州乃至整個河西都在安思明的掌控之下。河西一支的守軍在他的統領下,不僅全程戒嚴進行內部整肅,同樣秦、李兩家的消息也被封鎖的嚴嚴實實。
哪怕是自己安插在城中的探子也無法遞出準確的消息來。
勒馬在城門不遠處,望了眼門口的守衛。裴重熙微微抿唇,翻身下馬,牽馬而行。
初升的太陽驅散大漠中的寒意,驚醒了沉睡了一夜的肅州城。越往前城門漸近。
走近了裴重熙菜發現原本應該敞開的城門,卻只露出一條只容一人通過的路。守在門口的士兵戰甲未脫,劍未歸鞘。
門禁森嚴雖然一早就在意料之中,但是裴重熙沒想到安思明居然這么謹慎。除了來往旅客皆要接受盤查以外,就連往來的僧侶道士也不例外。
為了方便出行,離開客棧前裴重熙已經易容一番。在加上他如今特意穿了身胡服,和往來的客商無異。
那士兵在問了他的去向,他如實回答后,那士兵叫他打開包袱檢查一番。在包里翻了半天,發現只有些半舊的衣物,面上染了幾分不屑。
就在那士兵要發怒的功夫,裴重熙從袖中取了一吊錢塞給那士兵。旋即頷首自顧自地收拾起包袱來。
士兵得了銀子瞬時眉開眼笑,再加上身后又有人催促,士兵便大方地放他離開。
進了城環顧四周,只見隨處可見穿著重甲巡邏的士兵。
壓下眼底疑慮,裴重熙放低了聲音,“你二人留在肅州城。我先去玉門看看。”
“主子您路上小心。”
離開肅州一路往西是瓜州,瓜州的晉昌縣再往北去便可抵達玉門關。離開玉門關即是先下被吐蕃占領的沙洲,再往西便是安西都護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