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與其說是屈服,更不如說是一種塵埃落定的感覺。
之前的時候,心中就已經認定了小團子了,已經將小團子巴拉到自己的羽翼下護著了。
至于爸爸這個稱呼,也許對于很多人是很神圣的,但是對于余墨止來說,這個稱呼遙遠又沒有那么重要。
在他心中也許也是有重要的地方,但是跟其他人的感覺估計還是不一樣的。
他看見過很多美好的家庭,也經歷了自己這種家庭,對于親情從來沒有看重過。
或者說對于周圍的人也沒有怎么動過真正的情緒,所以總能冷靜的給自己周圍的人找好最適合的出路,其他的由他來單獨面對。
但是現在不一樣了。
因為有了一只小崽崽。
他從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在意,變成了現在這樣,或許矯情一點,他從來沒有覺得自己這么有人情味過。
余景行虐待不珍惜的崽,他珍惜,他要。
何修其實心中是有些不甘心的。
他自認為自己的教育從來沒有出錯,而且小區里面,誰遇見他不得說他一句好話的。
繼承了亡妻的遺念,領養資助孩童,這樣的美名一直持續著,他自然也是觀察到了隔壁飽受虐待的小朋友很久。
出門在外,遇見余景行的時候,偶爾還會與他說上幾句話來維護小團子,雖然余景行每次都是暴跳如雷的懟回來。
但是他知道,這在別人看來也不過是他這個鄰居看不下去,想要幫忙,但因為是人家的家事不好插手的表現。
一直到最后余景行意外去世,他也直接打算收養小團子,放出去這個消息的時候,敬佩感嘆的目光他也收獲了不知道多少。
無一例外,都是在夸贊他,幸好小團子有他這么一個鄰居,不然以后還不知道怎么辦呢。
被人這么領養,而且還是多年以來一直對小團子有所照顧的鄰居領養,怎么看都要比去福利院要好得多吧?
至于小團子還有何夢玲的事情,他也差不多知道是怎么回事,不過都是小孩子,一個三歲,一個六七歲,都還是要慢慢教導的年紀,尤其是何夢玲是被拋棄的,從小就有自己被拋棄時候的記憶,這個時候反應劇烈一些也理所當然。
這以后低頭不見抬頭見的,總不能就這么僵持下去,當然是互相道個歉,和和氣氣的才對,家里有三個孩子,他不可能每個孩子都去撐腰,那么這兩個小姑娘自然是該收斂些鋒芒,在外面知道自己家里是什么情況,安分守己些才是。
就是千算萬算沒有想到。
一個三歲的小團子能夠直接收拾了自己的東西,直接這么跑了,還去找她‘親戚’去了。
他一開始也找了,周圍人也安慰了,但是等到時間長了,難免有人覺得不對味來。
要是你對她很好的話,她做什么直接了當的就收拾了東西跑了?就算是之前跟你家里另一個小女孩起了沖突,但是余棉棉這種性格,又是被虐待起來的,去欺負另一個人,說實話有些想象不到。
一直到小團子出了名,開始家喻戶曉起來,周圍鄰居看他的眼神就更奇怪了。
‘這就是原本要收養棉寶的那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