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呂布送來的第一手情報,小沛只有幾千守軍,守將也是一個名叫牛金的無名小將,臧霸因此決定,奔襲三百里對小沛發起進攻。
乍一看,這是孤軍深入的軍事冒險,其實卻是避實就虛的高明戰術,他手中有三萬大軍,在小沛這個局部戰場上形成了絕對的優勢兵力,哪怕戰事不利,最起碼可以全身而退。
除了身邊的三萬大軍,臧霸還派出一支五千人的偏師監視小沛以東的彭城,打敗泰山四寇之后,臧霸的后方再沒有后顧之憂,整個戰場態勢看起來非常有利。
按照臧霸的計劃,他會親自率領三萬大軍直搗小沛。
能夠一舉將其攻克當然最好。
退而求其次,把下邳的曹軍主力引回小沛,也算完成了圍魏救趙的戰略意圖。
下邳的曹軍如果一直不肯回援,瑯琊兵就封鎖小沛通往下邳的道路,截斷曹軍的補給線,同樣可以有力的支援呂布。
沒想到出兵后不久,敵情就發生了重大變化,斥候和細作送回來很多自相矛盾、支離破碎的情報,綜合這些情報臧霸得出結論,敵人的兵力肯定超過當初的預計,剔除那些一看就過分夸張的報告,看起來最可信的是小沛有一萬五千曹軍,守將從牛金變成了曹仁,也有可能是夏侯淵。
“這一仗不好打了,我軍必須改變戰術。”
曹軍的數量就算增加到一萬五千人,臧霸仍然擁有很大的兵力優勢,求勝的決心并沒有動搖,經過深思熟慮之后,一個更加大膽的誘敵計劃在他的腦海中逐漸成型。
“曹賊既然兵力雄厚,未必還會一味的困守孤城,我軍若是明顯露出破綻,曹賊很可能出城求戰,正好給我們破敵的良機……”
敵人的兵力從幾千變成了一萬五千,對瑯琊兵當然是不利的,這意味著敵人可以選擇更多的戰術變化,可以組成更加厚實的戰線,可以保留更多的機動兵力和預備隊,瑯琊兵取勝的難度大幅增加。
但是不利因素中,也包含有利因素,敵人的兵力越多,打起仗來膽子就越大,對勝利的期待值也更高,如果瑯琊兵把擊敗自己的大好機會主動送到他們面前,曹軍就很難拒絕這樣的誘惑。
把曹軍主力消滅在城外,小沛自然一鼓而下。
“兄長此計大善!天下人都把咱們叫做‘開陽賊’,‘泰山賊’,認為我軍是一群烏合之眾,很是看不起,咱們這次就遂了他們的心愿,扮成一群烏合之眾,把曹賊引出小沛……”
吳敦、昌豨和梁熊等幾位主要的將領,都認為這個誘敵計劃成功的可能性很大。
他們幾個久在軍中,深知優柔寡斷、瞻前顧后是為將者的大忌,不管小沛的敵軍主將到底是誰,他既然被任命為一軍主將,就必須擁有非凡的果敢、勇氣和自信,瑯琊兵如果露出足以致命的巨大破綻,就算明知其中有詐,仍然會發起進攻,哪怕瑯琊兵真的有埋伏,他也自信可以將計就計,見招拆招,取得最后的勝利。
最簡單的計策往往都是最有效的。
自古以來,誘敵計被很多名將反復使用,而且能夠屢屢得手,就是因為戰場上的戰機稍縱即逝,一個合格的武將看到敵人的弱點后,會本能的全力進攻。在平常人看來,那些中計的武將都過于愚蠢,竟然連這么簡單的計策都識破不了,卻不知道他們自己連中計的資格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