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的繳獲還有一些,譚世把這些兵器鎧甲歸攏到一起,讓大家各自挑選,有合用的就隨手換上。
冷兵器的使用壽命是有限的,經過一場場激烈的戰斗,鋒利的刀鋒會缺口卷刃,兵刃內部也可能出現暗傷,所以要經常更換,比如江岳最常用的鑌鐵刀,就已經更換過一次。
現在用的這把鑌鐵刀基本上還是新的,暫時不用更換,其他的東西江岳也沒要,只挑了那把精鋼短斧。
“砍頭刀”雖然威力強大,但是見過的人很多,如果敵人對江岳非常了解,一上來就死死護著脖頸,江岳的“砍頭刀”也不會拐彎,沒那么容易砍掉對方的腦袋,所以還需要一個備用的殺招。
董承使出的那記飛斧很是驚艷,就像電影里威震江湖的存在——“斧頭幫”,既可以“遠距離”傷敵,又足夠隱蔽和突然,更重要的是威力還很大。
被董承飛斧殺死的那個斥候穿著兩當鎧,雖然不是堅固的重甲,但是胸口要害的防護還是很到位的,飛斧一擊之下卻胸骨盡碎,當場斃命,說明這柄精鋼短斧可以輕易破甲。
能否破甲,在戰場上可是性命攸關的大事,只沖這一點,這柄短斧就值得下功夫苦練。
江岳記得系統的技能樹里有一招“擲斧”,估計和董承剛才使出的那記飛斧相類似,只是現在沒有技能點,暫時學不了,先拿了這把斧子,等到下次升級就可以試試效果。
——————
太陽西沉,天色漸晚,乾坤門前的這場惡戰終于落下帷幕,曹軍這一仗大獲全勝,不但全殲了西涼兵,而且控制了乾坤門,唯一的遺憾就是沒有抓到董承。
和江岳不同,曹休和曹真來自另外一個時空的建安十三年,董承董國丈在那個時空里可謂鼎鼎大名。
此人早年只是董卓麾下的一個中下級軍官,董卓死后卻和漢獻帝走得很近,一路官運亨通,不但把女兒嫁給他當嬪妃,還是衣帶詔的主角之一,和劉備等人密謀反曹,事敗后父女二人都被曹丞相斬殺。
(衣帶詔的故事發生在建安四年左右,那個時候劉備就在許昌,每天忙著種菜,還和曹操玩了一出非常有名的煮酒論英雄,所以有機會參與衣帶詔的密謀。)
沒有抓到董承,曹休和曹真都有些遺憾,但是瑕不掩瑜,打了大勝仗的軍營里還是充滿了喜慶的氣氛,結束戰斗的各個部曲先后回營,向曹休繳令敘功。
打了勝仗才會敘功,這是軍中少有的輕松時刻,曹休的大帳里,各部將校七嘴八舌的談笑著,一個個笑逐顏開,吳敦和其他幾個瑯琊兵的軍官卻面色尷尬,一言不發。
這一仗的首功當然屬于曹真,他不但沖敵破陣,一舉鎖定勝局,還馬踏西涼軍營,把仍在抵抗的一支支西涼兵相繼擊潰,啃的全都是硬骨頭,自身的傷亡卻很少。
相比之下,瑯琊兵的戰績就很難看了,整場戰斗下來,吳敦所部斬首的數量比曹真少了很多,要知道大家兵種不同,分工不同,曹真的披甲騎兵在前面啃硬骨頭,瑯琊兵卻可以跟在后面吃肉,斬首數量應該更多才對。
其實,吳敦帶來的瑯琊兵也是專門挑出來的精銳,最起碼在瑯琊兵里算是精銳,本來不至于打得這么差,但是他們沒和虎豹騎配合過,跟不上曹真的節奏,人頭都被搶走了。
這固然是因為虎豹騎實力強橫,但也有曹真故意刁難的原因。
曹真明知瑯琊兵實力較差,故意把戰斗引入高強度的快節奏,再硬的骨頭都是一口咬碎,一根一根接一根,就像一把鋒利的剔骨刀,給后面的吳敦留下一堆一堆接一堆的大肥肉,能跟得上這樣的快節奏才能全部吃掉。
跟不上的話,嘿嘿,功勞自然被別人搶走了。
曹真意氣洋洋,吳敦灰頭土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