詫異歸詫異,那些文官武將最后都選擇了沉默,沒人表示異議。
乾坤門出現后,固有的綱常禮儀也受到嚴重沖擊,這兩個小皇帝只是“偽帝”,難道還把他們當成真皇帝一樣供著?馬三飽等人越是無禮,越說明他們視君王如糞土,只忠于曹丞相,如果指責馬三飽等人對兩個小皇帝無禮,反而說明自己不夠忠誠,分不清誰才是朝廷正朔,誰是真正的皇帝。
又過了兩天,曹仁終于回到乾坤門大營。
和他一起回來的,還有三萬多人的曹軍主力,以及所有的虎豹騎騎兵。
陸渾關的重要性,遠不能和乾坤門大營相比,搶到兩個小皇帝后,曹軍更沒有必要和董卓死磕,所以曹仁的主力悉數返回乾坤門大營,陸渾關只留李典一支守軍。
和其他人不同,曹仁回到乾坤門大營后,并沒有急于去見兩個小皇帝,而是調兵遣將,攻打乾坤門附近的梁縣、廣成聚、陽人聚等一系列城鎮,雷霆一擊之下,梁縣一鼓而破,廣成聚和陽人聚沒有守軍,也被曹軍輕易占領。
曹仁隨即修城筑寨,把這些城鎮當做外圍據點,在乾坤門大營的外面構成了一道完整的防線。
廣成聚對著新城縣,陽人聚對著伊闕關和大谷關,梁縣對著許昌,再加上對著函谷關的陸渾關,曹軍封鎖道路,不許任何人出入,敵軍的斥候和細作再也無法靠近乾坤門大營。
與此同時,曹仁派出大量的斥候細作,探查洛陽內外的動靜。
這幾天里,因為小皇帝失蹤,洛陽城中已經亂成了一鍋粥。
董旻和淳于瓊在大谷關前一場惡戰,西涼兵驍勇善戰,兵力也比淳于瓊更多,把他打得落花流水,潰不成軍,董旻乘勝向洛陽進兵,號稱要討伐袁紹、袁術和曹操這些舉兵造反的亂臣賊子,但是明眼人都知道,董旻分明是想趁著神器無主的時候,一舉進占洛陽。
袁隗和董卓之間,只是互相利用的露水夫妻,見到董卓軍突然翻臉,第一個反應也是被對方賣了。
袁隗和董卓合作,是為了對抗大將軍何進和掌握后宮的何太后,現在何進已經死了,何太后因為小皇帝失蹤,說話也沒人聽了,董卓這個時候把老袁家一腳踢開,企圖獨攬朝綱,完全合情合理,正符合他一向野心勃勃的性格。
更麻煩的是,袁紹袁術兩兄弟舉兵造反,是不容辯解的事實,現在被董卓抓住了小辮子,名正言順的進軍洛陽,四世三公的老袁家已經被架上了火爐,無法置身事外,搞不好會被連根拔起。
危急時刻,袁隗和何太后結成同盟,發懿旨向丁原、橋瑁求援,以對抗董卓軍。
丁原隨即從孟津渡過黃河,氣勢洶洶的撲向董旻,在洛陽城外展開激戰。
呂布、張遼、高順等人都是萬夫不當的勇將,精銳的并州兵也不在西涼兵之下,董旻連戰連敗,眼看就要完蛋,董卓的援軍卻及時趕到,和丁原正好旗鼓相當,幾場惡戰下來,雙方都損失不小,暫且轉入對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