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下的地盤越來越多,到處都需要大將駐守,曹丞相現在經常有“千軍易得一將難求”的感慨。
慢慢來吧,打通博望坡天險后,攻占宛城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偽曹手下的人才還是很多的,除了曹家將和許褚這種鐵桿,其他的文官武將都可以盡量招降。
“尚書令何在?去把他請來。”
看完最新的戰報,曹丞相來到尚書臺的中堂,對左右吩咐一聲,時間不長,尚書令荀彧和他的副手華歆,一起快步走了進來。
“我軍攻占宛城后,最多再有三四個月,豫州戰事就會大體結束,下一步該如何定奪,二卿可有良策教我?”
從戰略上來說,曹操已經被打垮了,他的殘部或許還會抵抗一段時間,但是已經不再構成威脅。這種情況下,下一步的主攻方向應該放在哪里?
從宛城繼續南下,攻打荊州的劉表?
這是一個值得考慮的選擇。
曹操的殘部肯定守不住宛城,那么就只能繼續南逃荊州,漢獻帝也會被他們帶去,如果能夠抓到漢獻帝,再和劉表打一仗也是值得的。
回師北上,掉頭進攻河北的袁紹?
這也是一個值得考慮的選擇。
袁紹擁有冀青幽并四州之地,實力最為強大,打破“連操抗曹”的聯盟后,順勢消滅袁紹,那個時空里再沒有可以對曹丞相造成威脅的敵人。
通過司升聚乾坤門或者雙月蕩乾坤門,去攻略其他的三國位面?
回兵小沛乾坤門,先把曹丞相原本所在的這個三國位面掃平?
可以做出的選擇太多了,孰優孰劣,一定要考慮清楚。
曹丞相更傾向于首先攻打袁紹。
袁紹的地盤太大,坐擁冀幽青并四州,曹丞相打敗曹操后,大致以黃河為界和他形成對峙,從潼關向東直到黃河入海口都是戰場,維持這么長的戰線對曹丞相來說壓力太大,司隸、豫州、兗州、徐州都要駐守重兵,耗費無數的錢糧物資,再沒有余力去攻略其他地方。
“我等以為,河北急切難下,丞相還是應當先固根本,靜觀以待變……”
荀彧和華歆卻不贊同。
首先,袁紹實力強勁,地盤又太大,想要一口吃掉他并不容易。
在曹丞相原本所在的這個時空中,花了十年時間才徹底掃平袁紹父子的勢力,建安五年的官渡之戰后,又用了七八年的時間才徹底消化了冀幽青并四州,直到建安十三年才準備大舉南下,進攻荊州,同樣的過程如果再來一遍,曹軍又會有好幾年的時間陷在泥潭里,無法自拔。
其次,袁紹集團的內部矛盾重重,如果現在就對河北發起猛攻,他們可能團結起來,一致對外,如果外部的壓力減輕,再過兩年袁紹的健康狀況不斷惡化,袁紹的幾個兒子就會出現窩里斗,對曹丞相大大有利。
再其次,在曹丞相所在的這個時空里,也就是建安十四年的三國位面,劉表剛剛因病去世,正是南下攻占荊州的大好機會。
“劉景升(劉表字景升)單騎入荊州,創下這么大的一份基業,也算難得的人杰,可惜劉琦和劉琮都是碌碌無能之輩,未必能守住這份基業,他們兄弟二人爭奪荊州,只怕鶴蚌相爭漁翁得利,最后卻被劉玄德得手,丞相不可不防。”
華歆的提醒,讓曹丞相悚然而驚。
劉琦和劉琮不足為慮,劉備卻是“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的野心家和陰謀家,如果被他占據荊州,統御劉表麾下十幾萬帶甲之士和強大的水師,又將成為曹丞相的強敵。
還有盤踞江東的孫權,一天天的羽翼漸豐,如果任其坐大,也是一個很大的麻煩。
“乾坤門雖然連通兩界,其中還存在很大的變數,丞相應當先固根本,再圖長遠,豫州之戰期間,朝野上下已經有很多人在抨擊丞相窮兵黷武,若是繼續對袁紹用兵,錢糧上的缺口實在太大,軍心民心也難免出現動蕩……”
荀彧一針見血的指出,無論出現多少座乾坤門,無論乾坤門連通到哪里,曹丞相的根基還在原本這個時空里,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兵力去攻打其他三國位面,不如先把自己這個位面經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