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皇帝派人去錦東開始,大家便清楚皇帝是不欲錦東出兵的,至于緣由是大殷此時不宜大動干戈還是針對燕王的,便不得而知了,朝堂上如今最大的揣測便是皇帝會如何處置燕王。
將人弄去了皇陵,是打算將燕王軟禁在皇陵嗎?
這是那些愛惜名聲,不肯背負殺害手足的帝王,都會用到的手段。
然而結果卻讓眾人驚訝。
皇帝沒動燕王,不但如此,還大大嘉獎了燕王,言燕王出兵蠻族,雖不合時宜,但卻大大震懾了蠻族,更是剿滅了兩大部落,重創了三大部落,用刀劍向蠻族宣告,從今往后,大殷再也不是只能挨打,而不會反擊的綿羊了。
燕王立了大功!
皇帝這么嘉獎,便是在告訴天下人,他們兄弟同心,那些等著看燕王好戲或者想借著踩燕王來往上爬的自然就偃旗息鼓了,而錦東這塊從前眾人避之唯恐不及的地方,如今看著也并不是那么差!
聽聞錦東官職空缺很多。
聽聞錦東的官員大多都沒什么背景靠山的。
聽聞錦東……
昔日那個寂寂無名、傳來最多的便是戰事還有苦哈哈的日子近乎蠻荒之地的錦東,成了不少人雀雀欲試之地。
殷承祉沒有入京,也并未逗留,離開了皇陵便直接返程了。
來時滿腔憤滿氣勢洶洶,回時心境平和,或者該說是長進了,不喜不怒的掌權者其實才是最好的掌權者。
錦東之王不能隨心所欲,更不能被清晰左右理智!
這或許是殷承祉這一趟千里奔襲最大的收獲。
至于其他……
皇帝承諾,給予錦東最好的政策以及物資,算作是他作為兄長對于弟弟的補償,哪怕他沒有做錯,可讓弟弟難受,便是兄長之過。
殷承祉從未想過有朝一日能夠從殷長乾的嘴里說出這些話來,似乎當日西北的趕盡殺絕真的不存在一般。
他該信他嗎?
可除了信,似乎也沒有別的選擇。
不管是身為皇帝,還是身為一個從小便不在一起成長,本就沒有多少情分的兄長,他已經是仁至義盡了。
他還能有什么好怨憤不滿的?
正如皇帝所說的,若是他容不下自己,何須浪費這般多的心思?直接一道圣旨便能讓他從此翻不了身,甚至連命都可以沒!
更何況,即便他真的不將庶民生死放在眼中,可江山的穩固、天下的安寧,他不會不在乎!如何更能坐穩皇位,如何更能讓永樂皇帝的名號在將來青史中留下好名聲,殷長乾比他更懂,而他歷盡艱辛走到這一步,不會是想要當一個人人喊打的昏君暴君!
殷長乾是想當一個人人稱贊的好皇帝的!
從戰場上一下來便直奔京城,從皇陵離開便回錦東,哪怕回程沒有那么急迫的緣由,可依然是日夜兼程。
倉促撤軍之后需要安撫軍心,需要重新布防,需要注意蠻族動向……要做的事情很多很多,而沒一件都不得不僅剩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