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皇帝,自下了那一道賜婚的圣旨之后,便再也沒有任何動靜了。
就好像完全沒有這件事似得,信國公府和崔家之間很默契地忽略這件事,皇帝也沒管,仿佛下了圣旨就完事了,兩家接下來如何操作,完全不關心。
轉眼,秋去冬來。
歐陽三已然順利抵達了京城,也順利接收了京城的信息網,利用年節的關系,將探子一個個地送進了皇宮去,與此同時,齊王府、信國公府乃至于京城那些重要官員的府邸,也都在暗中安插人。
殷承祉這一次并沒有看錯人,歐陽人的確適合做這些事情。
更多更情緒的消息送到了錦東。
皇帝龍體康健,這從他在秋獵上大殺四方便足以看出來了,此外,也就在年節之前,后宮屢屢傳出喜訊,皇帝目前尚未立后,高位的妃嬪也沒有,但女人也還不少,雖然稱不上后宮三千,但七八個也還是有的,而這些美人、才人中,便有三個接連傳出了喜脈。
皇帝登基之后,后宮并不是沒有傳出過喜訊,但這么些年來也就三次,而且都沒能平安生下來,最新的一次都已經快臨盆了,還是出事了,最后生下了一個死胎,還是個皇子。
后宮屢屢出事,皇帝無子,自然便惹來了許多非議了,尤其是在皇帝一次又一次地徹查那些妃嬪小產之事,最終也沒找出有人暗中下毒手的證據,更是對皇帝極為不利,甚至已經有傳皇子無法安然降生,是因為皇帝失德,不足以承天命。
當然,也還是有陰謀論的,這便劍指齊王了。
皇帝尚未立后,后宮也沒有高位的嬪妃,所以如今仍舊有先帝的淑皇貴太妃掌管,在后宮盤根錯節,當年便是安氏妖后都拿她沒法子的皇貴太妃要想做點什么那簡直就是輕而易舉了,而且,她也有理由這么做。
齊王一直都說活不長,可從先帝一朝便開始說了,直到現在不也還是沒死?不但沒死,還活的越來越好,據說還能時常出府在京城游逛!雖然沒入朝,可他活著便是威脅,更不要說有一個把持后宮的皇貴太妃,背靠著位高權重的信國公府!哪怕沒有涉足朝政,也沒有人敢忽略他!
因而,信國公世子出事,便有傳出是皇帝暗中清除齊王勢力,不過這傳聞才剛起,皇帝先是冊封了新的信國公世子,再來一道賜婚詔書,為自己洗白了。
若真是皇帝下的手,豈會將崔家郡主嫁入信國公府?誰不知道崔家本就在皇帝與燕王之間左右搖擺,本就不是十分可靠,將崔家郡主嫁入信國公府,未必能起到讓崔家郡主當眼線的作用,反而會弄巧成拙,讓本來沒什么聯系的齊王與燕王有機會連在一起。
比起齊王,手握重兵,卻同樣是嫡子,還曾經被先帝提及要立為儲君的燕王,于皇帝而言威脅更大。
所以,皇帝此次賜婚,怕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了,也唯有這一個法子才能平息謠言,安撫信國公府,也嘉獎了信國公世子的救駕大功。
信國公府哪怕不愿意哪怕覺得憋屈,也只能認了!
損失了家族中最出色的世子,信國公府的天塌了一半,面對皇帝的賜婚,敢怒而不敢言雖說不上,但絕不可能欣然接受。
從賜婚圣旨下達之后,信國公府以為先世子治喪為由,將婚事丟在一旁,便足以看得出來,至于崔家,顯然也是不樂意的。
雙方都采取了冷處理。
這便是在打皇帝的臉了。
可皇帝似乎并不在意,后宮的喜訊讓他龍顏大悅,除了宮里宮外大肆賞賜之外,甚至還曾想大赦天下以慶賀,這當然被勸住了,不說先前便有了那么多次小產一事,即便這一次全部妃嬪都平安生下皇子,也受不起這等大恩賜!
永樂皇帝是出了名的聽得進諫言的,大赦天下便作罷了,然后又忽然間想起,不僅是他沒有兒子,他的兩個兄弟都沒兒子,甚至還沒成親呢。
先前可以說是因為國喪,可如今三年國喪早已過去,堂堂王爺豈能打光棍?更不要說皇家開枝散葉這等大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