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召了禮部,下令明天開春便選秀,除了充實后宮之外,便是要為兩位王爺擇選王妃!
沒過多久,齊王便上折子,言皇帝尚且未娶妻,身為臣弟,豈能先越過了兄長?而君未立后,臣子更不配有妻,長篇大論引經據典洋洋灑灑地寫了厚厚的一大本,通篇讀下來就是,皇帝陛下自己都沒立后,管弟弟們沒娶妻是不是有點管的寬了?
當然,不敬的字一個都沒有,但意思卻很明顯,這也是齊王自皇帝登基以來第一次在皇帝面前沒有謙遜恭敬的。
皇帝哪里惹了他了?
雖說未必真心實意,可也算是人之常情啊?兩個臣弟都沒娶老婆,皇帝在這個當兄長的若是不管才會被人戳脊梁骨呢!
先前大家一直當兩位王爺還是光棍這事不存在,那是因為皇帝還沒兒子,一旦兩位王爺生了兒子,對大家都沒有好處。
可如今皇帝自己開口了,不管是宗親還是禮部都紛紛上折子稱贊皇帝關愛臣弟,先帝晚年到新帝登基前兩年,大殷里里外外上上下下都不安寧,南邊天災**叛亂,死了不知道多少人了,西北雖說損傷最小,但人口也在減少,錦東就不必說了,一場大戰便是了十幾萬人,人口銳減對于皇朝來說絕不是好事,要盡快恢復元氣,創造太平盛世,自然得先有人了,皇家需要開枝散葉,百姓更需要。
而皇家更要以身作則。
兩位王爺都多大年紀了還打光棍,這是在打誰的臉?
所以這一回,反倒是齊王有些不知好歹了。
不過他也說的沒錯,皇帝也是該立后了,先帝三年喪期過后,大家便盯著后位了,可皇帝卻壓根兒沒這個意思,朝臣為此都不知道上了多少折子了,可他就是不允,至于為什么,皇帝明面上的回復便是時候未到,可至于什么時候,卻也沒說,暗地里的傳聞有不少,最可信的便是皇帝因為先皇后自裁,以及妖后安氏一事,對皇后一詞甚為排斥,有意終生不立后,至于為何沒立高位妃嬪,自然是那些女人身份不夠,身份不夠的原因便是皇帝沒從朝中大臣家中挑人,要么是宮女,要么是微服外出或者外出巡視時,地方官員敬獻的,總之都是些身份卑微的女子,而皇帝為何沒有從朝中大臣家中挑人,大家心里都清楚。
皇帝是要杜絕外戚專權,杜絕后宮與前朝勾結!
雖說有些打擊功臣的心,可誰也不能說什么,畢竟,每一個皇帝登基之后,都會防著那些將他送上皇位的功臣。
不選就不選,大家你來我往相互消化便是了,這樣形成的關系所起的效用也未必比進宮差。
對齊王的折子反應最大的不是皇帝,更不是御史,而是皇貴太妃,這位在后宮無限尊榮的先帝妃嬪,眼里心里都只有齊王這個兒子,在絕了皇位期望之后,便是一心想要見到兒子成家立業,再開枝散葉了。
先前一直忍著那是因為顧忌皇帝,可如今皇帝自己先開口了,她豈能放過這個機會?所以,在得知了齊王上了這樣的折子之后,氣的都快暈過去了,緩過氣來便當即將兒子召進宮里來,劈頭蓋臉的便是罵。
罵的卻是皇帝。
“……我便知道他不會輕易放過我們母子!這么些年來明著將我們母子給捧上了天,實際上是將我們架在火上烤!他那些妃嬪自己保不住孩子與我有何關系?我下的毒手?我倒是想啊!可我至于嗎?不過是一些上不了臺面女兒生的皇子,這樣的皇子就算來一堆我也瞧不上!我下毒手?我若真下毒手了,他殷長乾還能逍遙自在地活到現在?!”
“母妃,慎言!”殷長佑喘息著勸說道。
皇貴太妃氣的眼眶都紅了,“我這些年還慎言的不夠嗎?!什么皇貴太妃!什么天下至孝!他將我困在這后宮不過就是留一個人質罷了!當我稀罕這可笑的天下養?讓我管理后宮亦不過是在給他當牛做馬!他不立后是做給誰看?先帝三年喪期,他身邊的女人斷過嗎?那些孩子保不住指不定就是殷家的列祖列宗在懲處他這個不孝的兒子!”
“母妃……咳咳咳……陛下不必守三年……”
“你說,他到底如何威脅你的?!”皇貴太妃沒給兒子說完話的機會,“是不是他一日生不出兒子,便不許你成親生子?!”
“母妃……”殷長佑的臉色更不好了,“與陛下無關,是我……是我不愿耽擱了好人家的姑娘……”
“你還在為他說話!?”皇貴太妃怒不可遏又心疼的無可奈何,“你這傻孩子到底明不明白他殷長乾是不可能真的放過我們的啊!海兒的死你還沒看明白嗎?!他這是要鈍刀子割肉,一點一點地將我們全都割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