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離對此有不同的認知。
這得感謝某位學姐的栽培,課上監督他鉆研史書,讓他親自扮演倭軍將領,并要求以寫論文的態度,去分析一場場戰役,提交相關報告,以此獲取學點獎勵。
占領天安、稷山,是戰果,打退明軍,同樣是戰果。
那什么是目的
倭軍的戰略目標是北上漢城,拿下李朝王都。
明軍的戰略目標是阻止倭軍北上漢城,誓死保衛漢城。
在倭軍兩大軍團長黑田長政與毛利秀元在占領稷山之后,沒有繼續進軍,選擇了停擺。
沒辦法,稷山大戰中,明軍全體將士給他們上了一課。
倭軍一向吹噓自己白刃戰無敵,未嘗敗績,而大明西北軍團打破了這個神話。
并且,黑田長政全程親自率軍對戰明軍騎兵,這是他人生中第二次,初次是和李如松的碧蹄館大戰。
正因為如此,他對附近地形很熟悉,知道從稷山到漢城,是整個半島少有的坦途,而地勢開闊,最有利于大明鐵騎作戰。
槍槊電飛馳突如飛
一旦倭人北上,明軍騎兵會再度讓他們體驗到,什么叫輕松自如、來回馳騁,想戰則戰,想走則走,不受任何阻礙。
這種隨時隨地,都可以發起攻擊的戰場,堪稱明軍樂園、日軍的地獄。
所以,每每想到這里的黑田長政、毛利秀元皆選擇靜默,打定主意,在解決這個問題之前,絕不輕易北上。
以上便是陸離對稷山之戰的全部理解,結論非常明確,此戰的實際勝利者,是大明。
倭軍停止北上。
而這一停,這場戰爭便逆轉了。
稷山是丁酉再亂中,倭人兵鋒所及的最北端,很快,明、朝聯軍以此處為,進入反攻階段。
下一次,倭寇再度越過稷山殺入漢城,就是數百年后,華夏積貧積弱的甲午年了,當政者是通古斯野豬皮家的慈禧太后。
眼下,建奴首領努爾哈赤還在猥瑣發育,陸離暫時還想不到他,如果能活著打贏倭賊,帶兵回防遼東,那肯定會想到這個賊酋。
可倭人
有了秀吉督戰,稷山之戰后平靜期怕是不會到來,打破明軍第一道陣線的倭寇,會驚訝發現,就跟南原一樣,一切都是外強中干罷了。
除非李如梅等人及時率軍趕來,再來一場硬碰硬,徹底打掉這群侵略者的囂張氣焰。
絕不是陸離憑空臆想,隨著一場場勝利,以南原為中心,歷史已經發生重大改變,援軍應該就在路上,肯定跨過了鴨綠江。
從萬眾矚目,到無人問津。
南原用了短短幾個時辰。
戰略中心已然悄然發生偏移,不管是大明、李朝,還是秀吉老猴子,都開始把目光投向京畿道地區。
可南原百姓的痛苦仍在持續。
朝鮮記的作者大河內秀元參與了屠殺,此時此刻,他在砍下十顆首級后,在日記中寫道這是獻給守護神八幡大菩薩的祭品。
接著,放下血跡斑斑的打刀和日記,將滿是血污的手合十,朝著倭國本土方向畢恭畢敬地鞠躬。
為了提振士氣,宣泄自身情緒,一座軍事重城空了。
地上堆積著無數尸體,大部分沒有腦袋,而腦袋上沒有鼻子,因為秀吉大人突發奇想,想要用這些東西在本土建立一座寺廟,來彰顯自身功績。
八方云動。
陸離沿著海岸向北方挺進,確保自己能夠及時趕上稷山之戰。
在此期間,倭人在搞它們傳統的屠殺,李朝文武心懷忐忑,等待局勢明朗,倘若漢城守不住,那撤退一定是迅捷的、果斷的。
不過,這群貪生怕死之徒,忘記了自家還有一顆巨星。
自從水軍在漆川梁海戰中全軍覆沒以后,李朝引以為傲、倭人恨入骨髓的水師,隨著戰船一同沉到了海底。
曾經,李舜臣掌兵時,水軍指哪打哪,戰無不勝,但隨著壬辰倭亂被鎮壓下來,狡兔未死,走狗已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