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得來島家三百多條船,看起來無所適從,沒用多久,剛擺好的陣形便七零八落。
“真剽悍啊,看到了一點呂布的影子。”黑鬃馬慨嘆。
當然,只是有些影子罷了,比不上呂布本人,那呂布可是單騎沖垮無數軍陣的存在,一路橫推無敵手
而繼承了部分記憶的陸離,倒是覺得他最像李如松,慣于輕軍突前。
這時候,經過一段時間的騷亂,倭人稍微有了點反應,勉強明白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一個個呼喊著,嘗試用戰船將李舜臣的孤艦包圍。
而那些隨著主將沖進來的士兵,見險象環生,一腔血勇逐漸冷卻。
入目之處,皆是敵人,里三層外三層,根本看不到邊際
怎么殺出去
關鍵時刻,扮演者們沖了進來,加入戰團,幫忙分擔壓力。
土著怕死,他們不怕。
土著不敢做的事情,只要符合自身利益,他們便百無禁忌。
就跟李舜臣一樣,本身面無懼色,視死如歸,可船員們卻膽戰心驚
這般景象屬實把倭人震得不輕,這種擁有強大氣魄的李朝將領,怎么這么多
以前根本沒有見過
“我們準備殺進去吧,機會快來了。”
作壁上觀這么久,陸離有了動身的想法,但速度談不上快,沒有發動妖魔劃槳,僅僅是依靠風力向那邊靠攏。
之所以這么做,并不是因為想要特意去拯救李舜臣,頂多算是順手為之,更主要的還是,機會真來臨了。
倭軍本陣之中,突然插進來李朝水師,大筒炮根本不敢火力全開,而且李舜臣的船只,速度更快。
旁觀者清。
連守在玄光鏡旁邊的黑鬃馬都看出來,倭軍艦船在挨完打以后,很難做到有效反擊,因為它們轉動方向的速度太慢了,只能用單兵武器鐵炮,進行小規模反擊。
當好不容易轉完方向以后,李舜臣的軍隊已劃出去很遠,去襲擊另一端的敵人了。
他們看似身陷重圍,實則正面需要應對的敵人并不多。
這是黑鬃馬能夠看出來的地方。
敏銳嗅到戰機的陸離則看到了更多,倭軍水師也算有些歷史了,可骨子里還是海賊那一套。
剛才遠望戰場,他發現
倭人操船并無明確分工。
看到敵人蹤影,所有人就都擠在一起,拼命地劃槳。
等到開戰時,紛紛脫離槳位,抓著各種武器,一窩蜂的發起攻擊。
這種情況下,繼承大明體系的李朝水師,開始凸體系優勢,李舜臣對櫓手、炮手、帆工等職位有著明確的分工,哪怕他們心里再慌,也沒有忘記各司其職這件事。
一方機動性強,靈活性也占據優勢,另一方勝在數量龐大。
看似自殺式沖鋒的行為,竟然收獲了奇效,倭人懵了,且隨著時間推移,越來越懵,仿佛不會打仗了一般。
海戰不同于陸戰。
體系、裝備上的優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數量不足。
漸入佳境的李舜臣甚至覺得,十三艘艦船一條條分散開殺敵,實在太麻煩,索性命人把軍令旗高高掛起,告訴所有己方將領:
不得退卻,靠攏過來,違令者斬
然而,哪里需要李舜臣招呼,扮演者們像是聞到血腥味的鯊魚,立刻朝著他所在的方向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