況且,本來就爛到不成樣子的軍隊再怎么意粒也不堪大用,索性從上到下,一起裝不知道。
等倭賊真正登陸發起進攻的時候,明朝再度發表官方咨文,主動詢問是否需要幫助。
李v順著朝臣的意思,給了一封回信,潛臺詞是:小問題,您甭操心了,咱自己能處理好,放心吧。
然而,這明顯是死鴨子嘴硬。
倭寇彼時連戰連捷,已經拿下漢城,滿朝文武不得不隨自己移駕平壤。
這種時刻,距離半島最近的大明寬奠堡副總兵佟養正,察覺到不對勁,主動跨過鴨綠江,詢問義州官員需不需支援。
我國兵力足夠,不必勞動天朝
原話如此。
佟養正無奈退走。
黨爭、好面子,多種因素導致李朝方面耽誤了太多戰機,以至于明朝收到求援國書,在得知真相以后,不得不懷疑其中是否存在陰謀。
一直有流言說,李朝已和倭人勾結,來圖大明。
否則,擁有大量天險可守,帶甲數十萬,勉強算是大國的李朝怎么就敗亡得如此快。
李v清楚地記得,自己當時一邊辯解,一邊思考:
大明是父母之邦,孩子被人在外面痛打一頓,回父母家蹭吃蹭喝,不過分吧
備受煎熬的等待中,大明爸爸很快查明了真相,立刻就派出援軍,并讓一個叫郭夢征的參將,給了自己兩萬兩銀子,說是安慰
總而言之。
過去種種經歷讓李v從骨子里憧憬天朝,那里有一位素未謀面,卻極其豪爽的皇帝兄長。
所以,當危機再度來臨時,他不想著抵抗,反而一門心思要內附。
可惜,遠在燕京的萬歷皇帝,已經有些厭惡這個異父異母的異姓兄弟了。
可李v卻毫不自知。
事實上,李朝和倭國已經被常年戰爭,拖得民生凋敝了,而有內憂的大明也感覺到一絲疲憊與不耐煩。
朝廷內部,不管是主和派,還是主戰派,現在都默默達成一致:
大家伙應該畢其功于一役,以雷霆之勢把島國鬼子攆下海,不要再拖了,讓國家財政趕緊緩一口氣。
因此,本就在戰爭爆發時定下的原則,得到進一步貫徹――
增兵,再增兵,大增兵
當前不足萬人守漢城,確實很難,但只要固守一段時間,危機就可以化解。
因為李如梅、李芳春、祖承訓等遼東大將已跨過鴨綠江多時,預計再有半個月,即可抵達李朝京畿道。
而這才是第一波支援。
第二波支援,必須一步到位,實現把鬼子一次性趕下海的目標。
由于是大動作,會涉及到方方面面,故而,今年是不可能完成了。
要知道,遼東與宣大已經派出大軍前往半島抗倭,余者肩負著守衛大明北方的重任,怎么可能為了一個外番,無節制削弱京師的防御力量
大明朝廷只剩下一個辦法,就是從全國選揀參戰部隊,以及指揮官。
除此之外,兵力上漲帶來的一系列后勤補給問題,亦無法一蹴而就。
這個世界存在大體型妖獸,船只體型更加夸張,相應地,那些力能扛鼎的士兵,需要吃更多食物來補充體能。
就目前而言,這項大工程已經悄然開始,游擊將軍藍方威的四千浙兵、前營參將王國棟的三千騎兵,已被萬歷皇帝在名單上圈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