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東、宣大、江南、川渝、兩廣,云貴高原,悉數在征調之列,只等著冬季過去,開春就開拔,去異國他鄉殺倭寇。
其中,有三人更是被早早定下。
大刀將軍劉。
擅使一把鑌鐵巨刀,此人原先在緬國打叛軍,鎮守西南邊境,后來被調去川渝當參將,壬辰倭亂時,一聽朝廷要跟小鬼子打仗,興奮道:
“老子的大刀可他娘等到派上用場的時候了”
劉當即請求朝廷,準許自己出川抗倭,朝廷也覺得,一員虎將閑著也是閑著,就讓他領著五千川軍,去異國他鄉砍小鬼子。
大刀將軍接到正式調令,樂呵呵地率軍出發,奈何路途實在遙遠,等到他到達半島戰場時,鬼子已經支棱不起來了
換而言之。
李如松帶著遼東軍團出盡風頭,將倭人打出平壤,使它們徹底放棄了進攻,沒了精氣神。
而劉擎著大刀,一路急行軍,結果一個大仗都沒撈上,打了兩年醬油就無奈回國了。
如今第二次戰爭,他已收到朝廷暗示,雖然年齡比初次遠征時長了好幾歲,但劉依舊忍不住嗷嗷直叫,非要讓小鬼子知道,劉大刀的大刀到底有多猛。
可人無完人。
劉有一個很令人無語的毛病:
貪財。
不僅如此,他覺得所有人都和自己一樣貪財。
第一次出川抗倭,功勞、苦勞都有,按理說升官發財是板上釘釘,可他想要多撈一點,就去賄賂御史宋興祖。
人家什么人御史啊
負責監察、彈劾百官
當即便被宋興祖告上朝廷。
萬歷帝最終沒有深究,畢竟武人思想單純,便不賞不罰,還派他去播州平定楊應龍叛亂。
在當地總督的強力支持下,劉不負眾望,打了個打大勝仗。
該賞
可劉老毛病又犯了,跑去賄賂總督他爹,不出意外,再度捅上朝廷,功過相抵
萬歷皇帝都忍不住想揪著他衣領,質問:你到底圖什么怕朕不給你升官非要走偏門
不過劉確實能打仗,尤其鐘情于砍小鬼子的腦袋,所以在這種時刻,他被朝廷早早確定下來。
其次是董一元。
漢代大儒董仲舒的后人,但他們這一支已經混成了將門,父親和兄長都是一代名將,自身也戰功累累,從西北到遼東,一刀一槍,硬生生把自己打熬成了精于邊事的老將。
最后是陳u。
皇帝打算給他的頭銜是:
欽差統領水兵御倭總兵官。
畢竟,一旦總攻時機成熟,那必然是水陸并進
這意味著漫長戰爭中,始終保持沉默的大明水師,即將啟航遠征。
而陳u作為兩廣豪強,麾下有兩千水兵,兩千步兵,以及近五千狼兵,全是打鬼子的好手。
狼兵一直是抗倭主力,早在戚家軍成立之前,狼兵就以悍勇的作戰風格,令倭寇聞風喪膽。
但還是那句話:人無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