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時,整個李朝就會再度被倭人光臨,任人宰割。
眾多將領的吹捧下,楊鎬倒沒有飄,收斂得意,很沉穩的回應道
“一場小勝而已,等我大明天軍拿下蔚山,拿下后面的西生浦與釜山,再歡欣鼓舞也不遲。”
說完豪言壯語,他朝著下方看去。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
一張大儒手書被氣機引燃。
身為文官,既然敢親上前線,那必然是有手段傍身。
隨著遠望,楊鎬的臉色登時就變了。
左右兩路攻破倭軍營壘之時,本該最沒有存在感的中間那一路,不僅完成了本職工作
牽制島山城的倭軍。
而且,還取得了重大突破
四萬明軍之中,超過三萬是北方軍團,分遼東、宣大兩個派系。
南兵天然被排擠。
總兵吳惟忠帶領三千浙兵去外圈,阻擊可能從梁山方向趕來支援的倭軍。
但為了不落人口實,楊鎬和麻貴還是安排了些許南兵,參與大合戰。
游擊茅國器、陳寅。
兩個人都是南兵一系的將領,率領著一千多浙兵,有戚家軍的部分老底子。
故而,這支部隊在抗倭這件事情上,從未讓人失望過。
本來楊鎬的意思是,隨便牽制一下,讓南兵上去亮個相,以免將來有什么不好的說法傳出來。
結果,浙兵太厲害,尤其是在抗倭這件事上,戰斗力能夠憑空增加數成。
在茅國器、陳寅二將的率領下,硬生生把佯攻,變成了正面進攻,千余浙兵,宛如最鋒利的匕首,刺向狠狠扎向倭軍的大動脈上。
真一鼓作氣
佯攻
不,仰攻
兩將實力強悍,在軍陣加持下,直接突破了四丸和三丸。
所謂“丸”,類似于曲輪。
在倭國,一座用作戰爭的城池有本丸、二之丸、三之丸等多重區域嵌套而成,本丸位于最核心。
其中,每個區域都以曲折狹長的回廊與城墻隔開,從上空俯視,島山城其實就是個梯郭式的結構。
四丸呈現出樓梯那種姿態,越往里面攻,地勢就越高,使入侵之敵,始終處于居高臨下的打擊之中。
而位于最外層第四丸只建了一半,要是明軍再來晚一點,加藤和鍋島兩家絕對可以修到第五丸。
游擊將軍茅國器和副將陳寅,悍不畏死,撞入四丸以后,直接領兵干掉了六百多名嘗試逃進城里的倭子。
倭軍見最外層的那一丸被破,心中大駭,生怕后面有源源不斷的明軍殺上來,不用各級指揮官招呼,紛紛調轉銃口、炮口。
見狀,二將直接硬頂上去,冒著彈藥、冷箭,又是一陣廝殺,隨后便朝著更深處的二之丸、本丸沖去。
已經拿下兩丸,再拿下兩丸,島山城的核心就暴露在大軍眼皮子底下,集合優勢兵力,全力刺上去就行
茅國器看了看身后殺氣騰騰,并未掉隊的士卒,決定繼續沖
有那么一刻,他想到了戚繼光、戚少保,想到了俞大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