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壬辰倭亂以談判方式暫時平息以后,朝廷里一直有聲音在指責他通倭賣國,而李如松也低調做官。
萬歷二十五年,遼東總兵董一元離職,無數視線盯上這個肥差,各種奏折猶如雪花般飄入內閣,武將極其背后的勢力紛紛出手。
然而,皇帝看都沒看,直接點了李如松,這令很多人不甘心,繼續加大力度抹黑李如松,而萬歷根本不搭理,愛護之意溢于言表。
這種情況下,李如松自然感恩戴德,盡心盡力為國盡忠。
而萬歷二十六年四月,也就是半島局勢陷入停擺階段的時候,土蠻侵略邊界,李如松親自率部圍剿。
他仍舊是老脾氣,輕騎突進、沖鋒在前,最終中伏身亡,年僅五十歲。
當消息傳到漢城,李昖扼腕嘆息,雖然兩人之前相處得很不愉快,但對方替李朝奪還三都,立下的大功容不得抹黑。
于是乎,這位國王派遣特使前往遼東吊唁,并在漢城設立了祭祀排位。
同時,李如松的死影響了遼東軍。
祖承訓聽聞老長官陣亡,悲痛萬分,立刻說自己要回遼東,僥幸過關,沒有被去職的楊鎬當即拒絕,因為總攻即將開始。
陸離一個扮演者,沒有什么大反應,就是寫了封信表示悼念,同時感嘆可惜。
而李如松的弟弟李如梅反應最大。
丁老狗死前,除了攻擊楊鎬、閣老以外,罵得最兇的就是李如梅,怎么難聽、惡心就怎么罵,不知道的人看了,還以為李如梅凌辱過他老母。
但萬歷選擇不動李如梅。
首先,李如松剛戰死沙場。
其次,萬歷皇帝挺欣賞李如梅,甚至想升他做御倭總兵官。
此舉遭受群臣強烈反對,畢竟,特使已經查證,李如梅前段時間真的縱容麾下士兵劫掠異國百姓,不處罰他已是天恩浩蕩,絕不能升官。
但有一招妙計拆屋開窗。
屋子太暗,有人提議須在這里開一個天窗,大家一定不允許的,但如果你主張拆掉屋頂,他們就會來調和,愿意開窗了。
既然大臣紛紛反對李如梅擔任御倭總兵官,那萬歷就讓他繼承李如松的遼東總兵位置,再加個擔子
備倭總兵官。
職能簡單直白,就是在遼東擔任總兵的同時,防備倭寇來襲,眼下倭人云集半島,只能從這個方向過來,職權很重,完全是升官。
如此,李如松九泉之下也可以瞑目了,皇帝對他們李家不薄。
隨著漫長的平靜期過去,大戰一觸即發,陸離仍舊沒有完全養好,十成實力發揮不出六成。
另一邊。
秀吉迎來關東聯軍,整十萬兵馬,水陸齊全,但他罹患重疾,已經是肉眼可見的形銷骨立,若不是強撐著,走路都需要人攙扶。
很長一段時間里,他的夢境并非被鐵馬火銃所占據,而是夢到了醍醐寺的櫻花。
故鄉的櫻花,又,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