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還沒說完,就被輕推開來。
“且去,大丈夫生于世間,若不能建功立業,死后有何面目去見先祖?”
然而,趙云心中的顧慮仍未消除,尤其是看到趙峻才說了幾句話便體力不支,更加不愿意離開:
“兄長,都亭侯公孫瓚也是天下一等的豪杰,當初邊章、韓遂叛亂,他率三千騎兵將其鎮壓,如今常年駐守邊境,護佑一方平安。”
果然,說了這么多,趙云心中還是忘不掉公孫瓚。
此時此刻,旁觀到現在的陸離暗嘆一口氣,畢竟他也無法強留對方,只能慢慢加以引導。
見無人打斷自己,趙云索性將自己的打算盡數說了出來:“云聽聞公孫將軍揀拔人才,同樣不計出身,不僅沒有看輕那些走卒商販,還那數師劉緯臺、販繒李移子、賈人樂何當三人定兄弟之誓。”
“若云招募鄉勇前去投軍,定然會受到重用。”
歷史的車輪無法阻擋?
看來趙云依舊打算走歷史上的那條路,先投奔公孫瓚,而后轉投劉皇叔,做那個兩護幼主的五虎上將。
有緣無分啊。
一時間,陸離的心情復雜到了極點,有不甘、有無奈,亦有祝福。
可是,這才是趙云,忠義兩全。
砰!
突然,拍桌聲響起。
驚得陸離站了起來,因為拍案之人竟是趙峻,只見他臉上浮現出一抹不正常的紅色,仿佛回光返照之人。
“你昨夜說要外出游歷,便是想投公孫瓚?”
“你可知他是何人?!”
這一刻,趙峻氣勢攝人,令陸離腦中蹦出了一個詞:虎死骨立。
而趙云趕忙起身,似乎不解其意,揖手說道:“請兄長明示。”
“咳咳,某當年游學時曾與之一同拜入大儒盧植門下。”
盧植?
他不是武將嗎?
見事有轉機、準備聽故事的陸離一愣,他敢肯定自己沒有記錯,這人是剿滅第一次黃巾之亂的功臣,怎么搖身一變又成大儒了。
學渣本性暴露無遺。
事實上,這個時代依舊講究講究出將入相,不少讀書人的戰斗力猛地一塌糊涂,盧植就是典型代表。
數年前,蔡邕、李巡等人曾發起的校勘儒學經典書籍的建議得到朝廷批準,并將以刻成石碑的形式立在太學門口,而盧植主動上書,毛遂自薦。
正所謂,蓋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能參與此等盛事的人,無一不是驚世大儒。
要知道盧植可是朝野上下公認的文武全才,在擔任經學博士、廣收門徒的同時,還經常帶兵剿匪,從割據一地的土匪,到威脅江山社稷的黃巾賊,他都奉命征討過。
完全可以說,在當世大儒之中,沒一個比他更懂打仗的了。
“昔年,吾與公孫瓚一同拜入老師門下,那時候他已有官職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