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是,并州軍在董卓未曾反應過來之前,提前率大軍抵京?
潘明咋舌。
這種事算得上冒天下之大不韙了。
事實上,哪怕知道曹老板心懷大志,潘明也不敢勸其在這個節骨眼,勸其在許昌招募鄉勇入京,不僅是時間問題,更是資歷問題——
曹操現在位典軍校尉,丁原現為并州刺史兼騎都尉,打個比較容易理解的比方,放到后世來說,他們兩人,一個是負責戍衛國都的中級將領,一個遠離中樞的封疆大吏,而雒陽是天子所在,權貴云集,太師、太尉、太傅、九卿……就憑兩人的官職、名望,真不夠分量。
這個世界的邊軍,難道路子都這么野嗎?若是如此,董卓肯定也會不按常理出牌。
“兄弟,我幾乎可以預見,從明天開始,各種不符合認知的事情會接踵而至。”
“唉,這次就靠你帶飛了。”
潘明發出苦笑,本以為跟了曹老板能吃上肉,現在看來,還是太年輕,但心情確實很好。
外有并州軍,內有主公,兩者聯合在一處,絕對有挑戰董卓的資格。
“別高興得早。”
出于謹慎考慮,陸離決定潑一下冷水:“首先,只有在合適的時機,丁公才會率軍前來,其次,并州精銳遠在河內,需要與董卓拼速度,看誰先抵達雒陽。”
“最后,明日必須勸說曹操與我們結盟,并保證一旦局勢出現混亂的苗頭,他可以勸說袁紹、何進中的任意一人出來挑頭。”
一切都不能以尋常眼光看待。
萬一董卓也找人結盟該怎么辦?
自己可以逆轉命運,將趙云拉到并州軍內,旁人為何不可?
天下第一反派董太師,這名頭可比黃巾賊、匈奴響多了——
杜泉投靠了左匈奴、周天選擇聯合羌人與白波黃巾結盟。
在這種情況下,怎么可能沒有同學去投靠,恐怕人數多到難以想象,再加上西涼軍內部猛將、謀士同樣不少,董卓不容小覷。
見陸離神情凝重,潘明沉吟片刻后說道:“以袁紹的眼光、性格,沒有那么大的魄力在局勢未明時站出來帶頭。”
“這個月以來,主公常與袁紹會面,我聽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國家之事,不可促決。”
潘明所言非虛,曹操爭鋒天下時,曾評袁本初:志大智小,色厲膽薄。
其中,有翻臉之后對故人的貶低,亦有夸大之處,但確實有所依據,尤其是好謀無決四字,袁紹當之無愧。
經過提醒,陸離也想到這家伙無論是在正史中,還是演義中,每逢大事都表現得極為拖沓,仿佛拿不定主意一樣。
或許這個世界存在多種變數,局勢會出乎預料,但性格不會有太多出入。
“先嘗試接觸一下,實在不行,那就選擇何進,士人集團并非鐵板一塊。”
如果遠在西涼的杜克聽到這番話,一定會感慨:不愧是好兄弟,英雄所見略同。